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和指导下,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联合策划并主办“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展览汇集10个省(市)23家文博单位的50余件(套)文物及相关辅助展品,基于馆藏文物保护学术成果交流、科学技术手段揭示、文物艺术价值呈现的定位,全面梳理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展示馆藏文物科学认知、保护修复、工艺复原、预防性保护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
本文从展览遴选3件不同类型的文物,解析它们的修复技术、过程等,讲述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
1.
清理彩绘绿面俑俑头花费了两个多月
▲修复后的彩绘绿面俑
首都博物馆展厅里,来自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件兵马俑格外引人注目。该件绿面俑面容刚毅、栩栩如生。秦兵马俑自年发现以来已出土多尊,彩绘绿面俑是唯一的绿面俑,极少出馆展览。它脸上的绿色是后来蜕变还是原来涂的就是绿色?这件展品与众不同的面孔引起了参观者的好奇。
这件绿面俑的俑头面世于年9月,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二号坑,一经发现便引起考古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