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患者科普身高缩水这是脊柱发出的
TUhjnbcbe - 2021/8/10 16:02:00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

老人腿脚不灵便、

变矮、驼背都是自然现象。

但仔细观察身边的老人就会发现,

还是有一部分老人,

即使年龄很大,也没有变矮、驼背,

他们依旧神采奕奕、挺拔潇洒。

老人变矮有可能是脊柱发出的求救:

提示你骨头正在变“脆”,

甚至已经出现了脊椎骨折。

那身高缩水的原因是什么?

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人的躯干由脊柱支撑,椎体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而骨质疏松也最容易发生在松质骨。

当松质骨内的骨小梁变薄、减少、消失甚至形成空洞,骨骼的强度、抗压的能力大大降低,椎体骨的承重能力就会减退,很容易引起骨折。

另外,老人一旦骨质疏松,就会经常腰背疼痛,下肢的负重能力低,身体会用前倾来减小重力,久之,脊柱变形就形成了驼背,进而就会变矮。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15%~50%,

80岁以上老人90%都患有骨质疏松,

而发病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多得多,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

老人为什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呢?

我来回答: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脏腑机能开始减退,尤其是肾功能,体内的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维生素D主要是帮助钙质吸收和在骨骼中沉积),钙质吸收出现障碍,骨量减少,使得骨质疏松。

除了年龄所引起的骨质原因以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1.绝期早的妇女;

2.患有肝、肾、肠道疾病的患者;

3.具有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4.钙和维生素D缺乏;

5.缺乏运动或长期剧烈运动;

6.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利尿剂、肝素等药物者;

7.长期吃素食;

问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不舒服的表现?

A.腰背部疼痛或全身骨痛,肌肉痉挛;

B.易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导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

C.发生胸椎或肋骨骨折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D.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使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

E.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

问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我们从出生到成年早期,骨骼都在不断地生长和强化,在20岁到30岁达到骨量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因此,不同人群的防控措施各有侧重。

(一)儿童和青少年:

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儿童、青少年提高峰值骨量。

在成年后,骨量越低,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就越高。例如,椎体骨量减少10%会使椎体骨折的风险增加一倍,而髋部骨量减少10%会使髋部骨折的风险增加2.5倍。

同时,应避免青少年吸烟和饮酒,少喝咖啡饮料这些影响钙吸收的饮品,当然,影响骨骼的药物也要谨慎使用。

(二)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钙的排泄率增加,同时还要为胎儿提供钙,造成母体的骨量降低和峰值骨量的降低,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需要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三)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我国65岁以上女性中有超过一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定期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筛查和骨密度检测,并预防跌倒和骨折的发生。

日常应注意饮食有足够的钙和蛋白质摄入,平均每天应有15分钟的阳光照射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每日最好的光照时间是早上8:00—9:30,下午4:00—5:30)

适量运动并定期进行负重和肌肉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PS:30岁之后每日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运动,可以是跑步、散步、打球等有氧运动,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和密度。)

(四)老年人群: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风险最高,近75%的髋部、椎体和腕部骨折发生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身上。除一般性的预防措施外,老年人群最重要的是预防骨折的发生。

因此,应避免搬运、背起或举起重物、仰卧起坐、过度转体、过度弯腰等动作,避免跌倒。

体检时可定期做骨密度测定,以监测骨质的变化和早期骨质疏松的确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五)男性:

与女性相比,男性骨折相关的死亡率更高。男性发病多在70岁以后,虽然发病率低于女性,但严重程度和死亡率要高于女性。

对于男性人群,除上述一般性的措施外,尤其应戒烟,不饮酒或适量饮酒。

*文章素材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患者科普身高缩水这是脊柱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