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博士专辑真传内功训练体系练上一年
TUhjnbcbe - 2021/7/7 20:10:00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http://m.39.net/pf/a_4302816.html

太极拳练一年了,被推还乱晃,说明最低级的筋骨支撑都没有,反过来对方东倒西歪,说明自己筋强骨壮。真正的太极拳稍加练习便可强筋壮骨、力大无穷,练空架子的养生作用远不及内劲太极拳。修炼真太极,自然得内劲,内劲贯通就祛病强身。先求懂劲入门,而后愈练愈精阶及神明,不听古人言,百年苦练也枉然。拳本是运劲之物,古人学拳,先练基本功得内劲后再练拳运劲,太极拳必须体用合一,也就是说养生和技击本是分不开的,今人则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天道内劲太极拳教学体系正本清源,大道至简、其乐无穷,古老智慧教学至高无上,得到来自:医学、易学、理工、哲学等领域的硕士和博士的认可,本体系以人体为根本,寻内家之理趣,直指核心,切中要害,全身关节都可以极速松开,关节一开,内气日渐增强则混元一气生,经络畅通无阻,脏腑活力四射,身体回归健康,内气催动血液周流全身,血液养分滋养四肢百骸,筋骨日渐强劲,故而内劲大增,搭手可让壮汉如水上小舟,收放自如,呈现粘黏连随不丢顶、引进落空合即出之太极妙趣!

天道内劲太极拳的目标:让天下人可以随时随地学到真正的内劲太极拳!天道内劲太极拳深受大家喜爱,这些年国内各地爱好者汇聚广州求学太极拳内劲,如今已经风靡全国各地,徒众日渐增多,开枝散叶正当时,欢迎您的加入,争取做天道内劲太极拳的传人,让教假拳的人无处藏身。

天道内劲太极拳原创宝典

天道内劲太极拳培训班集锦

天道十大功法,您的健康密码

真传内功训练体系练上一年

你将会达到什么状态?

诚之博士:很多没有见过面交流或者搭过手的朋友,对我说的“极其简单、直指核心、迅速高效”的内功训练体系持怀疑态度,认为我说的“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练就有感觉”,有夸大的嫌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当年学习这套内功体系,自己在家练功刚满一年,仅仅面授两天半的时候写的一篇感想。对这套最优秀的教学体系有任何疑问或者质疑,都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交流。相信只要真正和我聊聊天,并搭手感受一下,就不用我再说这么多“废话”了。

练功刚满一年了。首先说说身体的变化,我记得刚开始练功的一段时间,特别兴奋,特别新奇,每当身体有了新的感觉,都迫不及待地分享给师父和拳友,好像自己功夫已经“到位了”,很多时候,觉得拳论当中讲的很多东西我都领悟了,心里也感到满意,不免沾沾自喜。

可是在练功的后半年,我越来越“不敢说话了”,因为身体的感受,每两天就有不同的感觉,随时随地都有新的体悟,之前说的一些话,回过头来看,显得浅薄,显得不知天高地厚。我才开始深切地认识到,真是“一层功夫一层理”,练拳过程中的这些感觉,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如果抓住任何某种感觉不放,那么一定会拘泥于其中,师父在群里说,“没有感觉也不对,但执着于感觉更不对。”孙禄堂前辈说,“空空静静最难求”,我们当然要依法而练,要守规矩,要比对自己和老师的差距,如此只顾练去。千万不能执着于一些转瞬即逝的现象,就如同赶路,只顾流连于路途中的一花一草,而忘了将要到达的目的地。

尽管我不怎么说身体的感受了,但我还是要说一说身体的变化,也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东西,与大家互相验证一下。应当说,这一年的练功,我对自己身体的感受更加明显,感知更加灵敏。以前对自己身体感觉比较迟钝,更不用说对内在的一些运动的感觉了。现在,我只要一动,大致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哪些骨节在动,尤其是骨盆处的关节,这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部位,常人都是锁得死死的,分毫难动,但是我感觉自己的髋关节、骶髂关节,都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了,说句实话我练功属于中下等勤奋的人,但就我的了解来说,一般情况下能把骶髂关节练松动的人,没有十年八年也是不太可能的,这还是要在路子大致不错的前提下才可能,如果是纯太极操,也许这辈子都没有希望了。

可以说,我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一旦骶髂关节开始有松动的迹象,马上就反映到脊柱上了,脊柱由下往上,首先是尾闾开始松动,能够做前扣后翘的动作,进一步则能尾闾画圈。再往上命门也可以较大程度地后突填平生理弯曲了。实际上,脊柱还能往上松,不过我现在还卡在胸椎部分,需要进一步练功往上走。整个脊柱有顶天立地之感,背后一片圆整,脊柱两旁竖脊肌挺立,就像立着两杆大枪,脖子也往上顶。这是往上说,如果从腰胯往下说,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大腿内侧是可以吃上劲的,渐渐生出一种拱桥的支撑力来。

总的来说,整个人感觉非常挺拔高大,胆气十足,随时随地都有无所畏惧之感。另外,很多人见到我都说变得更加年轻了,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变化,古人说“读书变化气质”,其实正确地练功,何尝不能改变气质呢。此外我想说一点,就是我在练功的时候很多骨节砰砰作响,其实这只不过是身体开始松的一种初级表现而已,也只不过是一种阶段性的现象而已,可以说不值得怎么看重。而我看现在网络上很多门派,包括以前的我,把“筋骨齐鸣”当做了一种好像至高无上的境界一样,实在是令人叹息。

身体上的变化,直接地反映到与人推手的过程中。我与人推手的机会很少,最近才找到了城市里公园的推手圈子。去推了两次,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为这些玩推手的都可以说是前辈了,练拳最低也是十几年起。尽管我对劲力的运用还很笨拙,不能做到完全的松沉圆活,但是已经能和他们很多人“过过招”了,甚至还能“动一动”他们。实际上,推手的作用太大了。第二次推手,我就感觉和第一次有天壤之别,对对方劲力的感受,对自己劲道的运用,身体结构的保持,都有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地带来的,甚至都不用脑子去费劲思考。师父总是说,“不推是不行的,要多找人推,找各种人的各种劲道推”,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推手之中,很多道理,会自然地浮现在脑海中,会自然地体现到身体上。对于太极拳来说,脑子懂了不能算真懂,只有身子懂了,才可能真懂。

对于初学者来说,推手就是借助对方的劲道,把自己全身揉松揉整。推手绝对是上功的一个捷径。我们自己练基本功,往往开始是在练习一个一个局部,比如松肩、开胯、松腕……但是,推手把我们置于一个必须要用全身去处理施加到自己身上的劲力的处境当中,逼得我们去把一个个零散的身体整合起来。推手就是把自己身体这一盆散乱的面粉,通过加劲道之水,慢慢揉成一盆筋道的面团。

推手,一开始的时候不怕顶,宁顶勿丢。“拙力尽而真力生”,当我们用尽蛮力,筋疲力尽的时候,你会发现,由于局部蛮力已经耗得没有力量了,而这时我们的任何一个动作,包括拿起一个杯子,都得用浑身之力。用心体会这种感觉,把这种状态运用到以后身体不疲惫的时候,就会发现称心如意多了。我个人觉得,对初学者,最好不要用擒拿手法。尽可能在初学的时候,用喂劲的方法推,引进落空的推法对初学者难度较大一点。初学最重要的是体会劲力的运作、走向,体会两人含着劲,你来我往循环无端的状态。我想我会坚持去推手,其乐无穷!

我能跟人推手“过过招”,最终还是来自基本功,如果我推手熟了,对于技巧有了相当程度的把握,应当说一定会进步很快的,但自己的本钱最终还是来自基本功。对于基本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可以说,每当自己觉得在推手中不得机得势,在行拳走架时不顺畅时,都要回到基本功。基本功不能贪多,而在于笃信与勤练。

实际上我在学习师父的功法的过程中,在有一些时候,也参照了一些其他门派的功法,觉得一些功法似乎更优越,但是很快我就意识到,我所看好的其他门派的这些功法,其实都蕴含在师父的功法体系里面,只不过是我自己没有体会到精妙之处而已。如此一来,经过对比和试验,我经历了一个重新肯定的过程,就更加笃信了。毫不夸张地说,师门的功法个个千金不易,语言难以表达这种感受,实在难以想象能把这些东西公开传授,我为有机会习练感到十分幸运。

这些功法的特点,第一个就是这数十个功法,任何一个都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地侧重;第二个就是所有的功法加在一起系统性极强,尤其是第二点,我确信是我所遇到、所了解到的门派之中的最优,没有之一。“法简而效宏”,“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简单的功法,不容易得到认可,更不容易得到珍惜。愚昧的世人,都以为宇宙的奥秘是复杂的,哪知道大道至简,爱因斯坦解释这个世界,不过就是“E=mc2”这个简单的公式而已。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真正的高手不在于把事情弄复杂,而在于能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世人所能看到的,不过是满天杂乱的繁星,而在牛顿眼里,他看到的是天体运行的规律”。

这一年练功下来,极大地冲击了我原来根深蒂固的两个观念。一个是“太极十年不出门”,实际上作为一个业余时间不算很勤奋的练习者,我可以说,如果你的师傅还告诉你十年不出门,你可以马上扭头就出门了。一年时间,如果有正确的训练体系和次第,足以让我们初窥太极的门径,足以让我们确立不变的正确的方向。这一年时间当中,我只去师父那里面授了一次,一共两天时间,结合自己有限的练功体悟,我感觉我已经一脚踏进了太极拳的殿堂。如果练功时间增加一倍,去面授两三次,我想不仅是可以一年出门,而且出门之后还能在“江湖上”闯荡晃悠一番。

所以说,学太极,最重要的是路子,所谓路子,就是方向正确的训练体系,更确切地说,是完备系统的基本功功法,随后继之以懂劲训练之推手,然后是高阶段的拳架训练。效率就来自于这种体系和次第。这是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体系,可以说不管何门何派,符合这套体系的,效率一定就高,违背这套体系逻辑的,效率就低,甚至南辕北辙。这是我经过一番搜寻比较之后,认定的最优秀最完备的训练体系,没有之一。

第二个对我的观念冲击,就是“拳要苦练”,我想说,这话固然不错,要下大功夫肯定是苦。但是这种苦,绝不是我们想当然的一种忍受,一种逼不得已,一种外界强加的东西。而是一种痛并快乐着,一种主动追求的苦,是一种“乐苦”。李仲轩前辈说,练拳得迷上,迷上了才可能出东西。我觉得我有点迷上了,觉得除了练功,别的所谓正事儿其实都没啥意思。李老说练拳得感动,看见万物都感动。确实如此,每当看见小孩子的生机勃勃,看见绿油油的草地,甚至看见怪石嶙峋,看什么都觉得亲切,“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感动就是相通,“心通万物”“心有灵犀则一点通”,真正的要诀,往往不在于动作和言语,而在那一通之间,所谓“心授”。当我们具备了这种“感通”的能力,我们处理问题,思考问题的灵感和悟性会显著提升。

李老还说,不是自己想练拳,是身子催着自己练。确实如此,感觉自己一天不练身上不自在,总要活动活动才舒服。这一活动,往往就停不下来,一不小心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而世俗意义上的享乐、成败得失、富贵与贫穷、通达与困顿,甚至生与死,都不容易生起很大的分别心,整天徜徉在一片天机之中。简直是“乐以忘忧”。生理影响心理,人的身体发生质变了,心性也一定会跟着发生变化,心性发生变化了,练拳时的感觉又有不同。物质与精神,心性与身体,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可惜现在的健身房等西方体育运动,只在躯体上做文章,只在肌肉上做文章,伤身害神而不自知。可叹国人“骑驴找驴”,怀揣宝贝而不识,对错误的路子趋之若鹜,简直是悲哀!

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敬畏!敬畏,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敬畏,就是对得起天地良心。敬畏之心,是今天中国人所缺的,太极拳界尤其缺。缺乏对于天道的敬畏,缺乏对于祖宗的敬畏,缺乏对于师承的敬畏,缺乏对于功夫本身的敬畏……一切变得随随便便,得过且过。一切变得都是市场化的逻辑,管他洪水滔天,只要我能挣钱,管他能不能练出功夫,只要学费照交。实际上说得严重一点,即使功法一样,没有敬畏之心的师傅,传的必定是假拳,没有敬畏之心的徒弟,学的必定是假拳。说到底,太极拳是“得来万法皆无用”,没有“心”的太极,不过是行尸走肉。太极拳是个“空空静静”的“心法”而已,没有敬畏之心的师傅和徒弟,能想象他们能做到“空空静静”吗?

真太极拳的传承问题,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时代问题。健身房遍天下,瑜伽馆遍天下,然而太极拳遍天下的却是太极操。“毁人不倦”!真正的太极拳,出路何在?太极拳的真正的训练体系、训练次第应当如何推广?如何觉醒更多的?如何自度度人,利己利他?这些都是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至少,我们的这套极其简单、直指核心、迅速高效的教学体系,一定能够做到“为往圣继绝学”“薪火相传,不绝如缕”,但是我们要加倍努力,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致苦苦追寻健康与功夫的你——诚之博士的心里话

本人诚之,哲学博士,毕业于顶尖高校中国人民大学,现任教于西安某知名重点大学。持续研究、修习、体悟传统文化十余年,于太极拳修炼及其训练次第、体系尤为深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梦,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功夫梦,但现实却是:群众对正确的锻炼方法认知极其混乱、甚至错误,无良医药集团唯利是图,各类太极操套路教学铺天盖地。不但养不了生,出不来功夫,开不了智慧,甚至南辕北辙,伤筋动骨、残害身体、荼毒心灵。

本人多年追寻,终因机缘巧合,得以传承古传真功,身怀极其简单、直指核心、迅速高效的内功太极训练体系,早已经过无数人的检验,于祛病强身、增长功夫可谓法简效宏。我本来从事着体面的工作,拥有足以小康的收入,根本无需“节外生枝”“不务正业”,选择去做一个民间的传功人。但为了促进广大群众建立正知正念,强健筋骨,获得幸福人生。怀揣大宝,实在不忍自珍自密,经过反复考量,再三深思,毅然决定利用教学科研以外所有业余时间,正本清源,普传内功。尽管一定会得罪很多利益集团,坏了很多人生意,但为了民众的利益,义不容辞。真功难得,望得之者珍惜,珍惜,再珍惜!

诚之发愿:让天下没有学不会的真传太极,让天下没有学不起的内家真功。真功夫绝不怕真检验,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搭手交流。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士专辑真传内功训练体系练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