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盘点一天内创下4项中国首例手术背后的三大
TUhjnbcbe - 2021/3/18 20:04:00
文章标题:上海青训ldquo上港上汽r http://www.wanbaojieshaojs.com/wblm/11809.html

一天创下4项“全国首例”!12月26日,在“国九条”先行先试政策的指导下,受博鳌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和树兰医疗邀请,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医院完成了中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全膝关节置换、中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半生物全膝关节置换、中国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国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

这四项“全国首例”手术背后,除了大量人力以外,科技的力量也在积极参与其中。今天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创下4项中国首例手术背后的三大黑科技!

Mako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

在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哪怕是丰富经验的医生,一般也仅能达到85%的准确性。机器人手术对于关节外科是一种变革性的技术,这几场手术的最大亮点,正是通过Mako智能骨科机器人的辅助精准完成了极高难度的假体置入。

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

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诞生在大洋彼岸,壮实的身材、有力的机械臂以及敏锐的眼睛给了它颇高的颜值,它的实力也非常强劲:MAKO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建模、测量和设计,保证术中精确安全操作,从而辅助完成个体化、精准化的人工关节置换,极大降低了患者因精准化问题造成的术后两腿长度不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情况的发生率,让手术更加安全,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全国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筹备

生物型膝关节假体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金标准,这几场手术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膝关节假体。随着材料学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生物型膝关节已经成为了膝关节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型膝关节是通过假体与骨头精准的机械嵌合,实现二者融为一体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物型膝关节不再是更换的一个“零件”,更像是人体的自身器官。

全国首例全新一代Triathlon生物型膝关节假体

TriathlonTritanium是史赛克公司推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Tritanium基于Triathlon系列产品超过15年的优秀临床随访结果,采用全新3D打印工艺,使纯钛骨小梁结构与正常人体松质骨相似,平均孔径为um,有利于骨细胞长入并可以有效的血管化以形成持续稳定的与骨的结合效果,而高达1.02的摩擦系数,则可以提供出色的假体初始稳定性。

Tritanium胫骨平台背侧有四枚固定钉,这四枚固定钉的位置和形态均采用了SOMA设计,针对不同尺寸的胫骨平台假体进行骨密度评估,使固定钉均匀分布在骨质最厚的区域,可以提供出色的抗拔出力,对胫骨平台假体提供有效的辅助固定,确保假体的长期固定效果。

“太空手术服”

在电影大片中,我们经常看到宇航员身穿太空服的样子,不仅科技感十足,而且相当炫酷。当医生穿上“太空服”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几场手术照片上的医生,穿戴和大家平时熟悉的手术服有很大不同,乍一看就像是手术室里出现了一批“宇航员”。原来,为加强医患无菌防护,这几场手术团队的医生们穿上了医用“太空服”。这种带头盔的“太空服”,准确地说,应该叫“个人手术防护系统”。

相比平时做手术穿的无菌衣,“太空服”不仅有内置头盔、无菌面罩、无菌衣罩,还有独特的送风系统。更重要的是这套装备能让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率降到几乎为零,让患者在手术中不受微量细菌侵袭。

全国首例!骨科专家在博鳌乐城完成机器人辅助生物膝关节置换术化身“宇航员”,揭秘全国首例生物膝关节置换手术背后的百人团队力量

审核:王晋

编辑:卢进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一天内创下4项中国首例手术背后的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