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骨水泥技术中
使用骨水泥套件(图1)通过手工搅拌和指压填充(图2),对骨髓腔的冲洗和吸引处理不够重视,致使骨水泥空隙率较高,并且用手维持假体柄的中立位,骨水泥在其周围充填厚度不均,骨床填充效果差,并且假体柄外形(棱角尖锐)对骨水泥有切割。
图1
图2
第二代骨水泥技术中
骨水泥手工搅拌后,使用脉冲冲洗骨髓腔,清除髓腔内骨屑、脂肪油脂,使得骨床填充效果较好;骨水泥倒在骨水泥枪管内,自髓腔深部逐步后退填充骨水泥,使骨水泥填充分布均匀;髓腔远端使用髓腔塞(又称远端塞),以利加压,降低骨水泥空隙率;假体置入后保持加压至骨水泥骨化为止。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3图4图5
第三代骨水泥技术中
使用离心/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减少搅拌过程中气泡的混入,使聚合体内更少空炮,降低骨水泥空隙率;使用股骨假体柄中位技术(中置器)使骨水泥填充分布均匀,有利于应力经骨水泥传递到骨质。如图6、图7所示。
图6
图7
第四代骨水泥技术中
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基础上,增加了骨水泥加压技术(图8),对抗血液的回流,降低骨水泥空隙率,提高骨水泥与松质骨的咬合力。如髋臼骨水泥加压器、胫骨骨水泥加压封闭器与护圈。
图8
综上所述,正确的骨水泥技术可以获得(1)完整的骨水泥套;(2)3-4mm理想的骨水泥填充层。(具体解释如下所述)
骨水泥套
可以达到长期存活的理想的骨水泥层是什么样的呢?随着骨水泥成分的改变,骨水泥填充最薄处不小于1.5mm(欧美最薄处不少于2mm)。加上骨水泥与松质骨咬合为1.5-2mm,得到3-4mm理想的骨水泥填充层,如图9所示。不完全或是薄的骨水泥套能导致早期的失败,解释如下图10所示。
图9
图10
手术中通过锉会使骨质遭到破坏,除骨髓腔外,松质骨空隙中也充填有血液、骨碎屑、脂肪油脂类杂质,影响骨水泥的空隙率和骨床的填充效果,从而使得骨水泥假体固定松动,使得骨水泥与假体间磨损,产生碎屑,进而造成骨溶解,松动加剧,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导致假体固定失败。所以,正确的骨水泥技术要考虑骨水泥的空隙率、骨床填充效果、骨水泥填充分布,才能避免假体固定的失败。
更多好文推荐(点击文字进入阅读)跟台笔记:干货!从4方面详解骨水泥
跟台笔记: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
髓内钉远端锁定问题的解决技巧
跟台需求产生时,如何做好术前沟通?
浅析与内固定接骨板相关的医学术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更多产品相关文章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