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家住东阳市横店镇官桥村的陈阿婆正和老伴儿在操场遛弯儿。“走慢了可没有效果,每天早上我都要绕着操场快步走半个多小时。”陈阿婆说,自己今年65岁了,别看她现在这样健步如飞,可在半年多以前,一次意外的摔倒险些让她晚年坐上轮椅。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骨伤科主任何向东说,医院近年来收治了不少陈阿婆这样的病患,(每年近例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微创防旋髓内钉(PFNA)、全膝关节置换等技术的成熟运用,为中老年骨伤患者的健康晚年保驾护航。
骨头“钉钉子”听着肉麻效果好
“PFNA”术后一周下地行走
家住马宅的杨大爷今年78岁,近日在家中走动时不慎跌倒致左髋骨折。被送往医院途中,杨大爷左髋疼痛剧烈,连伸腿都很困难。由于年事已高,医院骨伤科医生决定给他采用“PFNA”,也就是股骨近端微创防旋髓内钉(后简称为PFNA),给杨大爷进行治疗。
何向东介绍,采用之前保守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方法虽然大多能够愈合,但后遗症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髋内翻,下肢缩短,患者需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病死率在15%~20%。”
PFNA是股骨粗隆骨折髓内固定装置中的一种。“它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股骨粗隆骨折。”何向东说。
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程序步骤简化、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少等特点。何向东打比方说,PFNA就是在骨头上钉钉子,虽然听起来有些肉麻,但效果非常不错。“螺旋刀片插入骨组织后,松质骨被压紧,更好地为螺旋刀片提供铆合力,稳定性提高,它能很好得防止旋转及塌陷,同时螺旋刀片和传统的螺钉固定系统相比,抗切割力更强,也就是稳定性更高。”何向东说。
医院骨伤科医生在一个小时的手术中,成功地在左髋股骨近端放置了微创防旋髓内钉。术后三天杨大爷在床上就能进行适当的锻炼,一个礼拜后借助助步器可以下地行走了。“虽然说在身体里钉了钉子,但没什么感觉,现在行走活动都挺灵活了。”杨大爷说。
何向东说,PFNA技术在医院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近两三年有多名患者接受该技术的治疗,复发率和并发症都很低。
换假牙一样换膝盖
膝盖换置术扫除膝痛烦恼
俗话说“人老膝先老”,膝关节在人体中身担“重”任,除了承重外,跑跑跳跳也都离不开它。到了老年,膝盖除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还常有变形,尤其是活动度受限,给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而膝关节换置是唯一能根治此痛的治疗手段。
近日,76岁的郭大爷因患右膝骨性关节炎,在医院进行膝关节换置术。“当时膝盖不仅疼痛,而且还有不少积水。”郭大爷拿着一份检查报告说。
何向东说,以前人们对关节换置很排斥,觉得人工的东西肯定没自体的好,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损坏的膝关节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功能,而且给你带来痛苦。只有换上新的人工关节,才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全膝关节换置术将来就像换假牙一样普通。”何向东说。
“无痛技术”也是近年来在人工膝关节换置手术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很多患者因为害怕疼痛而拒绝手术,但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改良,一定程度上基本消除了这种手术的痛苦感受,整个手术时间为一小时左右,手术过程出血量少。
郭大爷膝盖动手术后第一天就可屈曲到90°以上,第三天借助步行器就可以下地行走。如果正常的话,术后留院的时间为半个月左右,绝大部分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康复锻炼后,在3个月左右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以前听说换膝盖就等于废了条腿,现在觉得和以前一样。”郭大爷说。
专业康复训练指导
骨伤患者早日康复
家住横店镇沈坎头村98岁高龄的张老太近日在医院成功实行了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张老太的家属对老人的术后康复心存疑虑。“医院骨伤科术后通过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早日康复。”医院骨伤科副主任黄桃园说。
针对张老太高龄段骨伤患者,黄桃园为其制订了专门的康复计划:术后第二天就可以适当的床上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进行屈曲和背伸锻炼,但注意踝关节不能旋转,避免髋关节内旋。术后2周拆线后从卧位锻炼到坐起运动,健腿着地,双手扶拐,利用双手和健腿的支撑力挺髋站立,注意尽量向外,避免内收。术后6~8周,扶拐不负重行走。
黄桃园介绍,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髋关节置换术……不同部位的骨伤,康复训练的内容也不同。
为了让骨伤患者尽早康复,医院骨伤科还对患者的日常习惯动作的操作进行了特别指点。例如,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坐位:术后第一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如厕: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如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如厕,注意保持膝关节高于髋部。.取物: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应把饭碗放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