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股骨系列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治疗
TUhjnbcbe - 2021/1/17 23:47: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也称转子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以局部疼痛、肿胀明显,瘀斑广泛,患者不能站立或行走,患肢明显缩短、内收、外旋畸形,髋关节任何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股骨大小转子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年龄为75.2岁。其中转子间骨折年龄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容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20%,故被称为老年人最后一次骨折。

分型

AO分型和Evans-Jensen分型这两种是最为常用的粗隆骨折的分型,在这两种分类中,AO分型又更为通用。

Evans分型

年,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两种类型。

Ⅰ型为骨折线顺转子走向,又进一步分为4个亚型:

Ⅰ型1度:骨折内侧皮质正常无移位,骨折稳定;

Ⅰ型2度:内侧皮质骨折且存在重叠,牵引后内侧皮质复位,骨折变为稳定;

Ⅰ型3度:内侧皮质骨折且重叠,牵引后内侧皮质骨不能完全复位,骨折不稳定;

Ⅰ型4度:内侧皮质粉碎骨折,牵引后内侧皮质骨不能复位,骨折不稳定。

Ⅱ型为骨折线逆转子走向。

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为稳定性骨折,术后骨折无畸形,愈合率高;Ⅰ型3度和Ⅰ型4度复位后内侧皮质不稳定,髋内翻畸形率较高。Jensen分型Jensen等认为骨折的稳定性与大小转子区是否受累有关,将Evans分型改良,提出骨折分为5型。Ⅰ型:无明显移位的二部分骨折;Ⅱ型:有骨折移位的二部分骨折,但大小转子完整;Ⅲ型:包含大转子分离的三部分骨折,无后外侧支持,难以达到解剖复位;Ⅳ型:包含小转子分离的三部分骨折,内侧皮质难以解剖复位和重新恢复支撑;Ⅴ型:四部分骨折,即大小转子区均发生骨折。该分型最大的贡献在于以Evans分型为基础,将前内侧皮质的连续性引入到骨折稳定性的评估中,至此,逐渐形成了内侧壁的概念。Evans-Jensen分型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内下,无移位稳定。Ⅱ型: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距完整(股骨距是位于小转子深部股骨颈、体连接部的内后方的致密骨板。Ⅲ型:合并大转子骨折,骨折累计股骨距,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Ⅳ型:3部分骨折合并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爆裂骨折。Ⅴ型:骨折后外侧和内侧不支持(III型和IV型组合)。R型:为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AO分型AO组织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31A类骨折。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亚型: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亚型: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亚型:1、斜形;2、横形;3、粉碎)。

手术治疗方式:

(一)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抗旋转螺钉固定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力直接传导至骨。动力滑行装置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有加压和滑动的双重功能,具有动静加压作用。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加防旋空心钉:DHS动力髋螺钉的缺点:抗旋能力较差,术后常穿丁字鞋或高分子托外固定。术中骨膜损伤大、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有报道认为头颈部骨质因固定螺钉较粗致骨缺损较大,影响头颈部血运循环,拆除内固定后易导致骨折发生。固定时需要在粗隆下开槽,绞刀损伤骨质较大,其头颈固定螺钉粗大,直径约为15mm,故不能多次开道,以免头颈钉固定不起作用,内固定失败。其颈干角固定为度或度,无法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颈干角进行调整。(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PFN髓内钉钉体直径较小(一般为9mm),可以不扩髓打入。(优于Gamma钉粗大的尾端——17mm)PFN的近端有一个大概是6度的外倾角,外翻角度减小,牵引时不必强内收。上端可置入2枚螺钉进入股骨头,增加了防旋螺钉,股骨颈内双钉承载,抗疲劳能力增大。远端锁孔与主钉远端(锥形延长)距离较长,可减少股骨干应力集中。相对创伤小。(三)Gammar钉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固结合成一体,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固定可靠。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四)PFNA: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内置物。可牢固地固定股骨头和股骨颈,防止骨折端旋转。防止内侧支撑缺失后骨吸收导致的塌陷、内翻畸形以及内置物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适用于几乎所有的粗隆间骨折,特别适用于不稳定型骨折(如反转子间骨折)及合并骨质疏松者。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股骨头穿出,因而无法取代其他内固定物。(五)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适于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或粗隆间骨折粉碎、不稳定,骨质疏松明显,内固定难以有效固定等情况。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早期下地。避免卧床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六)解剖钢板及螺钉固定钢板近端呈蛇型,与股骨近端解剖相吻合,钢板与股骨上端比较相贴。近端螺钉孔呈品字型,可用三枚松质骨螺钉呈品字型固定于股骨颈,符合生力学原理,抗剪切力、旋转力、弯曲力强。三枚松质骨螺钉体积小,控制面积大,对股骨颈的损伤小,三枚松质骨螺钉具有加压作用,使骨折复位可靠,稳定,及合钢板远端螺钉固定后可有较强的抗剪力,以减少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可以通过调整螺钉的角度,来更好地适应骨折整复后的颈干角。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少,一般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并且住院费用低,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工具,特别适合于无C医院。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总体上依赖于五个因素:骨的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内固定的选择以及内固定与骨的位置。骨折复位对于内固定后的稳定非常重要,应该力求达到解剖复位或稳定的非解剖复位。总之,复位的目的是获得骨折的稳定性。复位方法可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无论骨折类型是否复杂,均应首先试行闭合复位。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等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股骨系列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