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而且一旦发生很难恢复正常结构,因此正确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
关键词:骨质疏松;危害;预防
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即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骨质疏松症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目前WHO制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的标准,骨密度测定T值≤-2.5标准差既常用于诊断又是骨质疏松干预的阈值[1]。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