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顾名思义,告诉患者我们使用的是人类骨骼制作完成的,同时告诉他“异体”不是“一体”,不是取自体的骨。在国内很多患者不愿接受接受自体骨移植,原因是怕痛;但根据我的临床调查,大多数患者更难接受别人的骨头放到自己身上。我们在临床上曾多次跟患者解释:我们国内的同种异体骨来源是截肢的四肢骨,不是你们想象中的从死人身上取下来的。即便如此,患者还是很难接受的。看来又要让患者有知情权又要让他接受这种材料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据供应商介绍,我们国内使用的同种异体骨来自于截肢的四肢骨,以往用于骨外科已经多年了,最近两年才开始生产口腔手术外科用块状骨,有全部是皮质骨的块状骨、有全部是松质骨的、还有部分皮质骨连接部分松质骨的混合型块状骨。到底哪一种更适合我们口腔外科使用?目前我还没有发言权,但个人理解还是皮松质混合块状骨更有利于口腔外科补骨,因为它既有硬的皮质骨支撑又有网孔狀松质骨良好的骨传导作用。
患者五十不足、四十有余,较严重牙周问题,上颌两个中切牙下岗了(同时做的种植,但与今天的内容无关,所以不做表述),左上4,5,6因牙周原因缺失,除了上颌窦低外伴有左上5牙位垂直骨高度缺失。
左上5牙位垂直向缺骨,单纯上颌窦提升增加骨厚度?不是不行,但将来修复会不会有问题?第一:与邻牙存在较大的高度落差。第二:冠根比例有问题。
厚厚的软组织,尤其是左上5位置。
修整骨面。
还好,事先与患者交流过,需要垂直骨增量。测量受区尺寸。
取适当大小同种异体皮松质混合块状骨,修整形态和大小使之与受区相匹配。
将修整过的块骨口内测试。
左上4,6牙位定位、扩孔。
块骨上左上5位点备洞,计划是否可以同期植入?
4,6牙位水压内提升。
4,6牙位植入植体。
左上5牙位直接可以看到骨壁很薄,颜色变化。直接在此开窗。
经牙槽嵴顶剥离窦膜。
安全考虑,窦膜下预防性放置一张生物膜。
植入骨粉。
块状骨边缘部位制备小孔,作为固定骨块的螺丝通道。
钛钉固定骨块。
本来计划同期植入植体的,突然想起老师的教导:不要贪多——一次手术不要做太多的事情,否则隐患太多。窝洞里也放入骨粉,听老师的,安全第一,二期再植吧。
充填骨粉,盖生物膜。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三明治补骨吧?
术后X光片。
术后10天。
术后6个月。
切开翻瓣,心中自然心花怒放,成骨效果超级棒!
取下小钛钉。
4,6上愈合基台。
左上5植入植体,扭力很好,直接安装愈合基台。
术后10天。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修复。
取模。
戴牙,牙冠做的不是很漂亮,见笑了,后牙,患者要求也不高,所以就直接安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