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艺纵横丁胜如张宇楷书心经
TUhjnbcbe - 2025/1/17 17:47:00

丁胜如:安徽天长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先后供职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工运》杂志社、安徽省总工会调研室。历任安徽省总工会调研室主任、省总网络工作部部长、办公室主任、二级巡视员。近三十年,主要从事劳动关系和工会理论研究。

谈论张宇楷书《心经》,必须从最初结识张宇的机缘说起。

年前后,我从《安徽工运》杂志社副总编转任省工运调研室副主任,从业特点决定了我要经常跑基层,往出经验的地方跑,与基层的同志摸爬滚打在一处。时间久了,我们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淮北矿业集团工会办公室同仁知道我早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期间写过文学评论,便找了不少张宇书法作品集或书法作品图片资料给我,托我看看能否写一篇书法评论,从此我便开始留心张宇楷书。

又过了约略一年左右时间,张宇由朔里煤矿党委书记升任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这样,我和张宇就有了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得以近距离听他讲述书法创作体会。初见张宇,他整个人透射出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温良,他那充满神釆的双目友善地平视着你,认真地倾听你的叙述,他也会适时地插话,表达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包括他习书的体会。他创设的交谈环境是宽松的,他更多地是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包括对他人看法的理解或辩析,在平缓的语调中尽显他不急不躁、优雅从容的性格特点,在平等的交谈中让你不自觉地接受了他的观点,而不是将他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他人。温良中蕴藏着沉着和大气,可能这既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格局。

张宇曾经邀请我找机会在淮北多调研几天,留点时间看他写字,可惜的是,我每次总是来去匆忙,错失了观摩学习的机会。据介绍,张宇写字周遭静寂,一坐三五个小时,只有笔锋抵纸的沙沙声从笔底时而传出,用笔提按分明,起伏变化有序,墨迹清劲妍丽,只见锋尖一小截既恰到好处又干净利落地行走纸上,精致入微、触目惊心。张宇书法笔法丰富、挥运自如,似乎笔笔断、实质笔笔连,正逆、藏露、方圆、轻重大都流诸锋尖,形成的笔迹细劲,露而不显,似刚而秀、似瘠而腴。

佛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在我国内地广泛流行。张宇说,他曾经临摩、书写三百次以上,可见他为此倾注了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上海书画出版社在年为张宇出版了楷书《心经》字帖,备受欢迎。

楷书,从书法史来理解,楷者,楷模、范本也。楷书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小若蝇头,也可大至榜书;可以玉树临风,也可兰心蕙质;可以酣如夏雨,亦可云淡风轻。自从唐代楷书建立了完备的法则以来,便形成了两条线的发展,一条是以欧阳询为代表的北碑刚性书写,谨严端悫是其特点,颜柳都是延续这种美学范式。另一条就是发端于《龙藏寺碑》延续至褚遂良的柔性书写,这是以帖学行草书写为依傍,讲究书写时的灵动飞扬,这种方式延续到宋代,就成为了“逸的书写”的基础了。

张宇书法结体,直溯二王(羲之、献之),专注于禇遂良,似褚非褚,得虞而剔除圆润,取欧而舍弃刚劲,学魏而无一丝粗放,形成一种宽绰疏逸、丰润劲练的书写风格。细观慢品,您从张宇楷书中不难感受到一种秀逸、清雅、精巧的和谐之美,于端庄中求丰艳,于隽秀中见飘逸,有一种生命气息的律动、精神气质的勃发、思想情感的渲泻,寓刚劲有力于轻重对比之中,刚柔并济、风骨标举,特别能体现人的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回想。

上面这幅新近创作的《心经》,书写于年9月28日。乍一看是学习禇遂良的字体,然而认真研读,感觉此作较以前作品又有所不同:从字形上看,取纵势更加明显,主笔略作夸张,明显带有禇遂良早期作品爽利痛快之意味;从字势上看,欹侧变化,不拘一格,较之以前的方正更显生动活泼;从笔法上看,多逆锋起笔,不着痕迹,尽褪烟火之气,所谓繁华落尽、如梦无痕是也。我以为,张宇能将禇体写成这个样子,似禇非禇,跳出禇体而呈现出张氏风貌。功底如此深厚,这就不是一般书家能够达到的高度。

认真研读张宇以《心经》为代表的楷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张宇楷书所呈现的艺术风貌和书写规律:

一、中轴处理。张宇的很多字,倘若去掉界格,可明显感觉到有形或无形的中轴线,即使左右摇摆,或者左大右小、左小右大,都用笔画的粗细和部首的繁简作出调整,字字都有一条无形的轴线牵引、规制着。

二、讲究对称。张宇楷书无论是单个字还是一幅字,上下左右都安排得天衣无缝,不偏不畸,大小适中,平等矗立,从不顾此失彼。这种超乎寻常的艺术感觉,令人赞叹。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对楷书规整如算子的指责和对变化的强调,其实,在书法创作中,写出变化容易,写出一致难。

三、追求均衡。所谓均衡一般指中轴分明,左右对称,在这里主要指张宇书法偏中求正,倾中求稳。张宇书法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均衡感,一笔或多笔有意识的倾畸,使偏离效果获得出奇的均衡。这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审美追求。

四、运用对比。观张宇书法,侧立的部首,相背的笔道,通过笔锋的方折加以巧妙处理,或通过弹性十足的弧线来弥补。这种安排布局使每一个字都能散溢出浓郁的图案趣味和极高的艺术品味,无论从局部或整体看,都云锦薰浓,错彩镂金,意味无穷。

事实上,书法艺术的审美方向只有两种:一种是向完美处修行,另一种是往拙朴间探寻。具体到楷书创作现状,一条是苦练汉字结体,分毫不差地表达汉字的完美架构,让空间分隔与书写节奏达到一种极致。另一条则是,率意挥写,于拙朴间见风骨,于自在里得天趣。这成为当代楷书界的两种风貌和追求。而张宇楷书却在这两股大潮中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张宇楷书是一种大趣味、大追求,充满宏大的盛世之风,与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正相凑泊,可登大雅之堂,当竖醒目高地。方正渗透着中华文化哲学的深刻内涵,不仅体现于书法的结体和用笔,而且广泛应用于艺术品的鉴赏和品评。华夏先民观照视域,方则止,方形表现出一种静态之势,具有端庄的形状、静止的态势,“至静而德方”,蕴藏着安贞厚德的品格。方正是张宇书法艺术体势和艺术风格的体现。张宇的楷书工整安静,和他的品性一样沉凝稳健。他的结字,随便选出一个,都可以看到严密的方形,连一些竖长的偏旁也方正化了,给人一种安稳静穆的感受。再看整个字,都力求构成方形。不少时候,为了增强动感,他还善于运用弧线,让这种方正静而有动、安而不僵。

总之,张宇楷书以方笔突出方折的结字和用笔,基本符合平衡和对称规律,尽可能以古拙的正面形象示人,然又不乏变化和动势,既不板滞也不流滑,方严高古,朴厚雄秀。张宇从古代优秀碑帖里汲取了优秀的艺术种子,加上他自己长期的临摩、书写,用他自己的血脉、学养来加以滋养,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走出了他自己的艺术之路。

记得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主办了“以古为镜”张宇书法作品展,期间曾经有人为此写过一首打油诗:

横平竖直真简单,要想写好确实难。

光有激情哪能够,百倍勤奋加灵感。

张楷写出大境界,临帖创作若等闲。

以古为镜四十载,大雅必淡传经典!

经过近五十年临帖不辍,张宇楷书已然呈现出他自己的艺术风貌,确立了应有的艺术地位:以书法名世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纪念碑文的书法出自张宇笔下;张宇所临隋《龙藏寺碑》、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分别在、年被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收藏;张宇《心经》字帖年在上海书画出版社一经出版便广受欢迎,凡此种种都一再确认着他的书法艺术价值之所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艺纵横丁胜如张宇楷书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