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诊,是祖国中医的一朵奇葩。从观察人体背部的状况、颜色,解读那些表象信息所传达的生命密码。再通过简单的手法、或施以器械、媒质,已达到解除病痛的效果。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1、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
(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部长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区诊断
(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4、肝区诊断
(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5、脾区诊断
(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湿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肾区诊断
(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
(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背俞穴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张景岳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因此,俞穴是联系内外的枢纽,是反映人体内脏生理、病理变化的窗户。有些疾病,可通过俞穴的压痛、过敏、隆起、穴下软结、肿胀、硬结、痒、热,凉及经络循行部位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隆起、凹陷等反映出来,故诊察背俞穴可助诊断。
带脉
是围绕我们腰围一周,唯一一条横向之脉,被称为带脉,也称腰带。
带脉的特点:
第一、掌管我们人体十四条经络。
第二、上连肠胃,下连子宫,卵巢。
第三、保护肾脏,底气不足,有肾虚现象。
养护好你的带脉
一、妇科方面反反复复出现的问题,其实这跟我们人体中带脉有关,因为带脉在人体中间的位置,又是人体的总开关,带脉和我们的腹股沟,淋巴,息息相关。所以带脉受堵,会影响淋巴毒素,排不出去。加上带脉平衡人体上下阴阳,带脉受堵,火往上走,湿往下走,导致妇科炎症
二、小肚子腰粗,赘肉。和顺产、剖腹产也有关。剖腹产的人应该要多注意了,因为剖腹产,伤及到人体中的三条经脉,带脉,任脉,冲脉。所以剖腹产的人比顺产的人更容易发胖。顺产的人,十月生产之后,使我们带脉像皮筋一样使用太久弹性就下降,从而导致带脉功能下降,加上现在的人不怎么运动,也使腰部的肉越来越多。
三、月经不正常,颜色变深、发黑。十个女人九个寒,而体寒的人一定会宫寒,因为带脉受堵,导致湿寒,淤毒排不出去,所以月经会出现颜色变深,发黑,严重者还会导致肌瘤、囊肿、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肩颈护理
人体循环是从上往下,当人体内毒素较多的时候,毒素首先堆积的地方就是肩颈,因为肩颈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毒素堆积就会造成肩颈硬化、衰老。毒素堆积在肩颈以后就会压迫血管,使血液无法很好的输送到头部和面部,就会引起头部的头晕、头痛、大脑供氧不足,易疲劳、睡眠质量下降、记忆力减退,还会引起面部发黄、发暗、长斑、皮肤衰老等。
特别是以下人群,应注意肩颈保养:
爱打麻将的;家庭主妇;颈椎炎、肩周炎等肩颈病患者;办公族;肩颈酸痛、肌肉紧张的人
肩颈保养可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疏通经脉、缓解肩颈僵硬、肌肉疲劳、肩周炎和颈椎病变。还可以改善头晕、头痛、大脑供氧不足、睡眠质量下降、失眠多梦等,还能使您面色红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