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在中老年人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以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结构破坏为特点,导致骨头脆性以及有骨折危险的全身性健康问题。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的主要特点就是腰酸背痛、骨痛为比较常见的,其次是膝关节、前臂等地方,这多发生于30-60岁这个年龄段之间,年龄跨度大,也说明了它的高发特点。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头基质和矿物质不足,骨密度减少,骨头呈现脆弱引起的,大多数骨质疏松病人在早起是毫无感觉的,只有到了中晚期的阶段,才会出现腰酸背痛、骨折、腿部抽筋等症状。
而重度的骨质疏松患者在打喷嚏、排便、或者跌倒、腰椎承受过重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骨折,严重的还会引起瘫痪。
骨质疏松常见且多发,那么它是怎么发生的呢?医生指出,骨质疏松之所以会发生,跟日常的生活习惯或者饮食习惯有关,尤其是饮食方面,若是吃多了骨质疏松的“发物”,很容易破坏骨头的健康度,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一、医生提醒:餐桌3种美食或是骨质疏松“发物”,40岁以上尽量少吃
1、红烧肉
红烧肉看着诱人,吃起来也好吃,很多人都喜欢吃红烧肉,不觉得腻,但是红烧肉属于高脂肪的食物,中老年人若是摄取过多脂肪,很容易引发肥胖,这样就会给骨骼增加负担和压力,也会影响骨钙的沉积和吸收,诱发骨质疏松。
2、甜食
甜食虽然好吃,但是里面含有很多的糖分,当体内摄入过多的糖分后,没办法被身体吸收,就会转为脂肪,导致肥胖,既会增加骨骼的负担,也会抑制对钙的吸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
3、牡蛎
牡蛎是大家常吃的海鲜,虽然比较营养,但是里面含有的钠元素也是比较多的,若是长期大量食用,很容易导致钙质流失,影响骨骼健康,诱发骨质疏松。
二、骨质疏松如何改善?日常建议多做3件事,保护骨质健康,远离骨质疏松
1、补充补骨营养
有骨质疏松的朋友,在饮食上可以多补充些有补骨成分营养的食物,有利于骨骼的健康,日常可以多吃些蓝瓶维K素,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2,能够帮助提高骨细胞的生成,对骨骼的生长、以及骨骼的发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促进骨骼细胞的生成,减缓骨质流失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里面的维生素K2还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转化,让钙质沉积在骨骼中形成骨钙,从而增加骨骼的密度,提高骨量,减轻骨质疏松对身体的折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之所以各种补钙还是没有用,还是患上了骨质疏松,要考虑体内是不是缺少维生素K2了。
总之,中老年人年龄段的人群,日常要多注意给自己补充些补骨的营养,这个是温和不刺激的,易于吸收,有利于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
2、加强锻炼
经常锻炼身体,有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也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增加骨骼的质量,像跑步、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不过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3、注意饮食
饮食上,少吃伤骨的食物,少喝碳酸饮料,少盐少油,饮食尽量清淡些,这也可以帮助保护骨骼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