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
顾名思义,骨质疏松就是骨的密度降低了。好像木头朽了、萝卜糠了,出现了许多孔隙。骨质疏松的定义可从它的性质、表现和后果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即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表现为骨钙含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轻微外伤便可发生骨折。
(1)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紊乱疾病。骨质疏松可以发生在人体骨头的不同部位,如腰椎、股骨、上肢骨等,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主要是骨代谢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代谢造成的后果。
(2)骨质疏松多种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骨内矿物质含量减少(主要是钙),“钢筋和水泥”的比例发生变化,骨的硬度降低了。二是骨的微细结构发生了变化,它的微细结构主要指的是骨小梁发生断裂,好像房子大梁没断,椽子断了一样,这也是骨质疏松疼痛的原因之一。三是骨的韧性降低,骨质疏松不仅是矿物质含量减少,骨的有机基质,也就是“钢筋”也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骨的弹性,而韧性降低。
(3)一个后果一-骨折。轻微外伤便可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造成的后果。由于上述的“三种表现”的变化,此种骨的结构,很像“豆腐渣工程”,无法承受体重和外界的压力,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或四肢骨折。
“轻微外伤”“轻微”到什么程度?可以举例说明:有人下床弯腰穿鞋、下楼梯或下台阶迈空了一步暾了一下,即导致股骨颈骨折。因此,骨质疏松的人行动要加倍小心,不可放松警惕,避免“一失足”而带来骨折的痛苦。
骨质疏松疼痛的特点
疼痛是很多病的一种症状表现。骨质疏松疼痛可表现为全身疼痛和不适,其中以腰痛、髋部疼痛不适为主,表现为起坐、翻身、行走或静止时,腰痛、髋部酸痛。疼痛性质为钝痛,疼痛时轻时重,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前较明显,起床稍活动一下好转。但如果活动量过大或劳累过度,疼痛和不适感就会加重,甚至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均可发生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腰痛突然加重而难忍,提示腰椎出现了压缩性骨折,表面上虽没变化,但内部骨小梁断了,发生了微细的骨折。
骨质疏松的痛与骨的病理变化程度有关,但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素质不同,医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往往不一致,要具体人具体分析。
预防骨质疏松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摄入足够量的钙剂,帮助构建强健骨骼,保持日后骨骼健康。这里的钙剂我们是推荐k2多素,里面富含大量的碳酸钙,不同于一般的钙片,K2多素里面含有维生素k2和维生素D3,维生素k2通过活化骨钙素和骨基质蛋白,形成“钙爪”,主动将沉积和游离在血管中的“血钙”回归至骨骼当中,形成“骨钙”。同时维生素D3的生成增加,诱导小肠产生钙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在小肠粘膜细胞内促进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