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摄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价值仍然不确定。钙摄入量与钙平衡正相关,而补钙有益于附肢皮质骨量。然而,轴向骨骼是发生两种最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脊柱和髋部骨折的部位。一些但并非所有研究发现钙摄入量与髋部骨折发生率之间存在关联。
绝经后不久,钙在减缓女性脊柱骨质流失方面的价值仍不确定,可能是因为影响这些女性骨代谢的主要因素是她们最近的雌激素分泌下降。
本次研究检查了钙补充剂对绝经后妇女轴向骨丢失的影响。对5年多前已绝经且膳食钙摄入量低于毫克/天的女性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尽管他们的研究提供了钙摄入在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流失中的作用的重要证据,但它没有统计能力来排除膳食摄入量为至毫克的女性钙补充剂的微小但生物学上重要的影响每天,钙的剂量很小(每天毫克),没有研究每天膳食钙摄入量超过毫克的女性。我们进行了目前的研究以确定钙的影响,剂量为每天毫克,
方法
科目
通过报纸广告,我们招募了三年多前已绝经的白人女性。名受访者完成了一份关于他们病史的问卷调查。排除标准是钙代谢紊乱病史,包括有症状的椎体骨折;肾、甲状腺或肝功能障碍;目前的全身性疾病;过去三年内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任何时候使用超生理剂量的任何糖皮质激素超过六个月;以及目前使用的任何糖皮质激素、抗惊厥药或噻嗪类利尿剂。共有名女性不符合这些标准,并参加了这项研究。
研究协议
这些妇女被随机分配接受mg元素钙,形式为5.24g乳酸-葡萄糖酸钙和0.8g碳酸钙,制成泡腾片,与水分次服用,每天两次,或相同的泡腾片含蔗糖,为期两年。所有药片均由Sandoz(新西兰奥克兰)提供。女性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治疗分配。该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女性都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这些妇女在三个月和六个月时被看到,然后每六个月被看到一次。每次就诊时都会记录他们在此期间的病史和对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药片计数评估)。在为期两年的研究期间,钙组的平均(±SD)依从率为84±7%,安慰剂组为83±10%。
在研究过程中,三名妇女出国,三名由其私人医生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一名因个人原因退出,六名因并发疾病退出。六种疾病中有四种被认为与研究治疗无关(鼻咽癌、甲状腺毒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钙组中的一名女性在六个月时出现肾结石。治疗前她的尿钙排泄率为每天毫克(每天3.7毫摩尔)。第二名妇女,同样在钙组中,先前存在的消化不良症状加重。因此,名女性完成了为期两年的研究。
测量
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DPX,LunarRadiation,Madison,Wis.)测量骨矿物质密度。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全身、腰椎(L2至L4)和股骨近端的扫描。对于每次扫描,确定骨矿物质的质量并以与扫描区域的投影面积的比率的形式表示。在全身扫描中,计算子区域(手臂、腿和躯干)的密度以及全身骨矿物质密度。密度计软件在前两次访问之间发生了变化,因此使用新软件重新分析了基线扫描。我们实验室中这些骨密度测量的精度如下:全身,0.4%;腰椎,1.0%;股骨颈,1.4%;沃德三角,2.9%;和大转子,1.6%。在研究开始时进行侧位脊柱X光片。一名女性多年前进行的脊髓造影术中残留对比剂,另一名女性第二腰椎骨折。在第一位女性中,腰椎的数据被排除在外,在第二位女性中,受影响椎骨的数据被排除在外。根据Orwoll等人的系统对扫描区域骨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83%的女性没有出现这种症状或症状轻微。每组中有10名女性在两个椎骨水平存在骨赘,但没有人患有严重的骨赘。
钙摄入量是根据基线和两年时的四天饮食日记确定的。体力活动通过问卷进行评估。我们收集了空腹血样(用于测量血清离子钙、肌酐、完整的甲状旁腺激素[使用Allegro测定法,NicholsInstitute,SanJuanCapistrano,加利福尼亚州]、25-羟基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第二次排尿禁食基线、三个月和两年的尿液样本(用于测量羟脯氨酸和肌酐)和24小时尿液样本(用于测量钙和肌酐)。用于这些测量的方法已在别处描述。
统计分析
我们通过计算每个测量部位的每位女性的骨矿物质密度回归线对时间的斜率来分析骨矿物质密度的结果。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各治疗组的平均斜率,其中年龄、基线骨矿物质密度、膳食钙摄入量和依从性作为协变量。选择这些协变量是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骨质流失的速度或对钙补充剂的反应。所呈现的斜率值是针对这些协变量调整的最小二乘均值。适当时,通过重复测量多变量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使用Hotelling-Lawley迹线的F近似值评估显着性。其他结果与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由于所有比较都是先验的,因此没有调整alpha(0.05)。所有测试都是双尾的。只有完成研究的名女性的结果被纳入分析。结果以平均值±SE表示,除非另有说明。
结果
女性的基线特征见表1。各组之间在任何特征上均无显着差异。
表1骨密度
两组所有部位骨矿物质密度的初始平均值相似(表2)。研究期间全身骨矿物质密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骨矿物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如表3所示。两组的骨矿物质密度均下降(P0.),但安慰剂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补钙的有益效果在全身扫描的整个子区域中具有可比性(表3)。
表2腰椎骨密度变化见图2和图表3。安慰剂组骨密度无净变化,但钙组增加(P0.),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4)。在股骨(图3)中,钙组的骨矿物质密度下降幅度较小,但仅在Ward三角区发现显着的治疗效果(P=0.04)。
表3为了确定钙的有益作用是否主要归因于骨转换的减少,仅比较了第二年的全身骨丢失率。钙组的平均骨丢失率(±SE)为-0.±0.7g/cm2/年,而安慰剂组为-0.±0.7g/cm2/年(P=0.05)。
图1安慰剂组有5例有症状的骨折,钙组有2例。
膳食钙摄入量
所有女性的平均(±SD)膳食钙摄入量在基线时为每天±毫克,两年时为每天±毫克。在基线摄入量高于平均值的女性和低于平均值的女性中,全身骨矿物质密度的损失率相似(数据未显示)。
图2生物化学
图4显示了研究期间测量的钙代谢的主要生化指标。两组的结果在基线时相似。3个月时,钙剂组的平均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低于安慰剂组(P0.05),在随后的随访中仍略有降低,但没有显着降低。
图4钙组前三个月的尿羟脯氨酸排泄减少(P0.),显着低于安慰剂组。钙组的平均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在基线和第3个月之间也有所下降(P0.),但组间差异不显着。在3个月和12个月时,钙组的尿钙排泄量均高于安慰剂组。
图3基线时平均(±SE)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38±2ng/mL(95±5nmol/L),安慰剂组为37±2ng/mL(93±5nmol/L)钙组。基线时的平均肌酐清除率在安慰剂组为76±2ml/min,在钙组为78±2ml/min,在研究期间两组均无显着变化(两年时该值为78±3毫升/分钟(两组)。
讨论
我们发现每天毫克的钙补充剂对正常绝经后妇女的骨质流失有益。尽管安慰剂组和治疗组之间的差异在所有部位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整个骨骼的效果是一致的。在大多数地点,安慰剂组的骨质流失率约为每年1%。这种损失率在钙组中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导致在两年结束时,两组之间骨矿物质密度的差异为0.5%到1.1%。尽管这些差异很小,但如果它们是累积的,它们可能会降低骨折的风险。
我们结果的一个方面值得评论。在基线和第6个月之间,两组的腰椎骨矿物质密度都有所增加。在这两次访问之间,密度计软件发生了变化;然而,使用新软件重新分析基线扫描并没有消除增加。在同一时期,两组女性的全身扫描脊柱区域的骨矿物质密度没有变化(数据未显示),这表明腰椎骨矿物质密度的增加是无法通过重新分析纠正的软件工件。这样的工件将平等地影响两组,而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比较。
补钙对骨和钙稳态指标的影响与预期一致。钙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较低,这可能导致该组尿羟脯氨酸排泄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降低。对于所有这些生化指标,钙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缩小,两年时差异不显着。这种随时间的减少可能是由于长期补钙期间肠道钙吸收分数和肾小管钙重吸收减少。
本研究的结果与之前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我们证实,补充钙可减缓附肢骨质流失。本研究中钙补充剂对轴向骨矿物质密度的积极影响与Riis等人的消极结果之间没有不一致。和Ettinger等人,因为这些研究是在刚刚绝经的女性中进行的,而我们研究的女性平均已经绝经10年。道森-休斯等人。还发现绝经后的年数对于确定补钙对骨质流失的影响很重要。有趣的是,在补钙有益的研究中,补充剂由可溶性钙盐或乳制品组成,而碳酸钙无效。这些研究中的受试者并非都具有可比性,因此对骨密度影响的差异不太可能仅归因于所使用的钙补充剂形式。然而,不同钙制剂24的短期生物利用度明显不同,这可能导致它们对骨质流失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扩展了Dawson-Hughes等人的研究。通过表明比该研究中使用的更大的补充剂对每天膳食钙摄入量大于毫克的女性的轴向和附肢骨矿物质密度产生有益影响。由于这个年龄组中超过一半的美国女性,以及可能在其他西方国家甚至更大比例的女性,每天的钙摄入量超过毫克,因此这一额外信息具有实际意义。由于该部位骨折的发病率和费用,证明股骨近端的益处特别重要。
补钙有益效果的时间过程对于确定高钙摄入量导致骨折减少的可能性至关重要。两组的骨矿物质密度平均值以及沃德三角和转子的较小程度的平均值在两组中逐渐分化。然而,腰椎的情况并非如此,在最初的6到12个月内,两组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变得明显。
先前的几项研究表明,钙对骨质流失率有类似的短暂影响。因此,某些治疗效果可能是由于钙摄入量增加导致骨转换减少,从而填充了骨重塑空间。然而,在这项研究中,只有全身测量具有足够的精度,才能对第1年和第2年的骨质流失率进行单独分析。结果确实表明钙补充剂的持续有益效果。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来确定补钙对骨矿物质密度损失的有益影响是否是累积的。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