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
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通俗来讲,就是骨头的质量下降了,就像老房子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内部的结构和稳定性受损,容易发生倒塌。
骨质疏松症初期的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因此骨质疏松症被认为是“寂静的疾病”,随着骨量下降和骨微结构的破坏,患者会逐渐开始周身疼痛、脊柱变形,甚则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骨质疏松症要早发现早治疗。
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1、不爱运动:不爱运动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并且会影响骨骼健康,平时适量活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经常参加户外锻炼有利于骨骼健康,并且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可以让骨骼变得更加坚硬,不爱运动的人群更易出现骨质疏松问题。
2、过度减肥:过度减肥会导致人体营养不良,人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会影响骨骼健康,因此大家要采取合适的减肥方法,避免节食减肥,过度减肥对人体伤害大,过度节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甚至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3、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偏食容易骨质疏松,大家要做好骨骼的保养工作,做好骨质疏松的防治,注意日常饮食均衡,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多吃钙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适当晒太阳,适当晒太阳对骨骼有好处。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危害一骨痛
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部分患者会感觉到浑身酸痛、乏力或者不明原因的关节疼痛,尤其是腰背部。疼痛通常在夜间或者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这是因为骨质流失导致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少,承受力下降,容易受到压迫或者损伤。
危害二骨头变形
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骨头所能承受的压力不断下降,骨头容易被“压扁”,脊柱的主要承重部位集中在椎体的前部,特别是第11、12胸椎和第1、2、3腰椎的负荷更大,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会有脊椎的后凸、驼背、身体变矮。要知道我们人体有12个胸椎和5个腰椎,如果每个椎体压缩2毫米,那么人体就会短缩3.4cm,所以随着骨质疏松的程度加重,患者的身材会不断变矮,轻则矮1-2cm,重则矮5-6cm。如果出现龟背形状,就说明已经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了。
危害三频繁骨折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脆性骨折,即轻微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比如摔倒、扭伤、咳嗽等。脆性骨折最常发生在腰椎、股骨颈和前臂远端等部位,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行动不便,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经常发生不明原因的骨折,应该警惕是否有骨质疏松。
危害四呼吸功能下降
有些老年人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往往觉得是自己年老体弱导致的。对此专家提醒如果老年人出现呼吸困难应该排除是否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脊柱的后凸,导致胸廓变形,大大降低肺活量,加上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
危害五驼背
骨质疏松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和弹性,导致脊柱变形,出现驼背、弯腰或者侧弯等姿势不良。这些姿势不良会压迫内脏器官,影响呼吸、消化和循环等功能,同时也会加重腰背部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