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定期体检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在体检时,我们通常会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却常常忽视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骨骼健康状况。
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骨质疏松症比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更可怕。因为后者只发生在少数人群,而前者将潜在于全人类以及人一生的各个年龄段,影响人类的寿命、健康和生命质量。要战胜这一隐性杀手。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防治,而定期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是目前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准确、直接且很有价值的环节。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主要使用检测骨密度(BMD)的方法,它是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其中以双能骨密度(DXA)为其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评估骨质疏松风险方法较多,这里推荐2种敏感性较高又操作简便的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及骨折风险预测的方法,帮助广大市民自己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尽早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一、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此工具基于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研究,收集多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并进行骨密度测定,从中筛选出11个与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再经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能最好体现敏感度和特异度的2项简易筛查指标,即年龄和体重。
OSTA指数=(体重-年龄)×0.2
结果小于-4,属于高风险;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风险;结果大于-1,属于小风险。举例说明,体重45公斤、年龄70岁的人,风险程度为(45-70)×0.2=-5,说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体重越轻的人,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越高,如果自测风险程度高于中等风险,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
QA
1:什么中老年人甚至青壮年人要检查骨密度?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作为常见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使许多人深受其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约为30-35%,男性约为10-20%。骨质疏松症一直是停经妇女及老年人好发的一种疾病,虽然骨质疏松症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会导致腰痛、背痛、胸痛、下肢痛、身高缩短、驼背,而容易骨折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因此,对于绝经前期妇女(45岁左右)和50岁左右男性,无论有否症状,医院做一次骨密度。
2:钙摄入越多骨健康越有益?
目前,绝大多少人补钙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而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对于没有骨骼疾病的健康人来说,要强壮骨骼除了补钙,如果只通过饮食补充钙质或者吃钙片并不能达到效果;还要有充足的运动、维生素D/K促进钙质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