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风筝之郑耀先VS韩冰风筝与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电视剧《风筝》海报电视剧《风筝》海报

前言

在《风筝》进行到第44集,“文化大革命革”运动开始的年冬,经由红卫兵小将、造反派头目的隔离审查批斗,“风筝”与“影子”的真实身份,在阴差阳错之间,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又经历过漫长的十年浩劫,一切又逐渐回归正轨。“风筝”与“影子”的相爱相杀、爱恨情仇,终于也快要到图穷而匕首见的地步。

军统六哥郑耀先,面对韩冰设下的鸿门宴,自从进门那一刻起,全身竖起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毛细血孔都是高度戒备的。自始至终,六哥没有喝韩冰准备的一滴酒、没有吃一筷子菜。这些细节往往会被粗心的观众朋友所忽略。大家不禁要问:六哥为何如此紧张、如临大敌一般?

我们要从韩冰的那一句话“遇见你,我是没有侥幸的”从头说起。

第一遍看剧的时候,感觉韩冰这一句话很突兀——六哥尚未点破她的“影子”身份,韩冰怎么就慌乱地承认“遇见六哥,韩冰是没有侥幸的”呢?后来仔细琢磨了剧情,才明白了韩冰这一句话所表达的深意。

我们一起来仔细审视一下《风筝》剧中对揭露“风筝”和“影子”身份的逻辑推理过程。

在此前先科普一下顶级特工、或者王牌间谍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或特征。

先说职业素养。王牌特工都具备:一、有着坚定的信仰;二、有着完美的、不容许破坏的终极任务;三、基于人性基础之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面临信仰的抉择时,必须绝对服从信仰的指引和安排;如遇冲突,则无条件地为完成终极任务保驾护航,哪怕是牺牲到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

再来说说《风筝》剧中两位顶级特工之间的巅峰对决。

郑耀先,共产党特工,代号“风筝”;韩冰,国民党军统特工,代号“影子”。

“风筝”郑耀先的信仰:坚信共产主义,坚信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坚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信仰。

“影子”韩冰的信仰:坚信三民主义,坚信党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坚信军统戴笠长官的命令和指示,以此作为“影子”行动的宗旨和指南。

双方的信仰本无对错,但是信仰的格局却有高低之分。“风筝”与“影子”的信仰相比较,高下立判、泾渭分明。这从大结局韩冰所说的话得到印证:“党国没有对不住我,对不住的是当年的四万万民众。”

再看钱重文副部长给郑耀先下达命令抓捕宫庶的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记着:国家利益高过天,人民才是我们最深厚的情感。”

我们再来看看郑耀先和韩冰各自的身份特征和终极任务。

郑耀先有着三重身份。第一层身份:军统六哥郑耀先、绰号“鬼子六”;第二层身份:周志乾、山城公安局档案管理员,瘸子;第三层身份:共产党特工、代号“风筝”。

韩冰有着双重身份。第一层身份:延安情报总部保卫科科长、山城公安局保卫科科长;第二层身份:国民党军统特工、代号“影子”。

郑耀先的终极任务:找到潜伏在我党延安总部的国民党军统第七十四名特工“影子”。

韩冰的终极任务:挖出潜伏在山城军统高层的共产党间谍“风筝”。

棋局总有一天要终了。这一天终于来临,谜底就要揭晓。极具黑色幽默的是,揭晓谜底的竟然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两位年轻闯将,徐冬秀和郭文志。

徐冬秀批斗韩冰,郭文志批斗郑耀先;分别隔离在两个不同地点的批斗会场。请注意不同批斗会场!(这里要敲黑板、划重点)

徐冬秀主持批斗韩冰会场。韩冰通过宫庶被捕期间陈国华神秘接走周志乾,马小五不定期出现在石口劳教农场向周志乾核对档案馆机密文件,以及“能将宫庶置于死地的只有郑耀先”等细节,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推断出周志乾就是郑耀先,同时也是共产党间谍、代号“风筝”。

郭文志主持批斗郑耀先会场。郑耀先通过高君宝与韩冰的接头信物——红卫兵抄家搜到的、韩冰在延安纺线线比赛奖品红绣面笔记本,笔记本里藏匿的一枚宫门倒邮票,推断出韩冰的真实身份就是国民党军统(保密局)潜伏在我党延安及山城公安局的高级特工、代号“影子”。

硝烟散去,一切都将浮出水面。

于是我们掌握到以下基本信息:

A、周志乾=郑耀先=风筝;B、韩冰=影子

在我们观众面前,周志乾是郑耀先也是风筝,韩冰是影子。这两件事情是经查证实锤了的。

在郑耀先眼中,郑耀先知道事件A的事实,也知道事件B的事实。

在韩冰眼中,韩冰知道事件B的事实,也知道事件A的事实。

但是且慢,还有两个事件:

C、郑耀先知道事件A的事实,同时也知道事件B的事实;

D、韩冰知道事件B的事实,同时也知道事件A的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

问题一:在郑耀先眼中,郑耀先知道事件C的全部事实、同时也知道事件D的全部事实吗?

答案是:郑耀先知道事件C的全部事实,但不能肯定知道事件D的全部事实。因为,对于事件D,郑耀先只是知道部分事实(即韩冰知道事件B的事实),但是郑耀先不知道另一部分事实(即韩冰知道事件A的事实)。换句话来说就是:郑耀先是如何获悉“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的?——剧中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这一剧情。郑耀先是以己度人、大胆推测的。

问题二:在韩冰眼中,韩冰知道事件D的全部事实、同时也知道事件C的全部事实吗?

答案是:韩冰知道事件D的全部事实,但不能肯定知道事件C的全部事实。因为,对于事件C,韩冰只是知道部分事实(即郑耀先知道事件A的事实),但是韩冰不知道另一部分事实(即郑耀先知道事件B的事实)。换句话来说就是:韩冰是如何获悉“郑耀先知道韩冰是影子的事实”的?——由于是隔离审查批斗,造反派头目徐冬秀和郭文志没有义务向韩冰汇报审查批斗郑耀先的过程与结果,韩冰自然无从知晓“郑耀先知道韩冰是影子的事实”。

让我们设想一下抓捕现场主客场设置场景。

郑耀先主场,就是郑耀先布置抓捕韩冰现场:郑耀先已经知道事件B(韩冰是影子),已经构成完整的抓捕韩冰的证据链。至于郑耀先是否知道事件D的另一部分事实(即郑耀先是如何获悉“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已经构不成对抓捕事件的反向理由。但是并不是说这一事件D的另一部分事实无关紧要了;这一点后面马上要提到。

韩冰主场,也就是韩冰设置抓捕郑耀先现场:由于山城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已经属于解放区,韩冰没有人民政权专政的公权力,韩冰无法实施对“风筝”郑耀先的抓捕行动。也就是说,韩冰完全没有设置主场的客观条件,因此韩冰的主场设置是不存在的,是虚假的。

韩冰客场,也就是韩冰设法逃脱被抓捕的现场:由于山城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已经属于解放区,韩冰已经身处人民政权专政的汪洋大海之中,韩冰无法逃脱被抓捕的现场。

结局就是韩冰束手待擒。

可是韩冰甘心束手被擒么?韩冰有没有良策或者机会躲过被郑耀先抓捕归案的命运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韩冰把一线希望寄托在郑耀先是否知道事件D的另一部分事实(即郑耀先是如何获悉“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的基础之上。

但是,这个一线希望是建立在郑耀先不知道事件D的另一部分事实(即郑耀先并未获悉“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假设是既能成立又不成立的。

首先,事件D的另一部分事实(即郑耀先是如何获悉“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即郑耀先确实没有掌握“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这一事实,这就给韩冰反转留下了一线希望(即一线活命的窗口期);但这个事件D的另一部分事实(即郑耀先是如何获悉“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又是可以通过事前布控、完全封锁韩冰的活命的窗口期,来杜绝韩冰实现反转的可能性。即提高警惕性是保证完成任何事件任务的必要条件(既非充分条件、亦非充要条件)。

剧中对提高山城公安局干警的警惕性来抓捕“影子”韩冰这一事件的确有所体现(陈国华和马小五高规格布置抓捕现场),但是仍然有漏洞。

韩冰仍然有一线机会反转,或者说有同归于尽的可能性。

这个唯一机会建立在郑耀先的警惕性不高、以及郑耀先确实没有掌握“韩冰知道郑耀先是风筝的事实”这一事实基础之上。但是这一条件,对于“影子”韩冰来说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所以剧中韩冰早在郑耀先来抓捕“影子”之前就已经在精心谋划与布局:

第一、向山城公安局档案科申请出具《韩冰与郑耀先结婚申请报告》。这一点已经实施完成并为制造第二个条件奠定基础。韩冰在郑耀先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坚持开具结婚证明,可谓意味深长。(认为韩冰痴情的,未免想多了!)

第二、制造家庭温馨的虚假的一幕,以期待降低郑耀先的警惕性。剧中韩冰温情脉脉,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俨然一副家庭主妇的贤惠模样,其实骨子里的真性情已经所剩不多了。剧末韩冰对潜回大陆的高君宝口授最后一份情报“风筝即国民党军统郑耀先”,冷冰冰的语气透露出一股杀伐果断的气势。“成功的潜伏者同时都是天才的演员”,“人生如戏全凭演技”,仅此而已。

第三、暗中布局(毒酒、毒药、饭菜)是必要的布景道具。

上述三个条件都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经过三十余年的追踪调查、甄别审查,国共两大阵营、不同信仰的王牌特工——“风筝”郑耀先与“影子”韩冰的终极一战,终于在最后一幕上演。

郑耀先来到香橙镇韩冰家门口,柴门虚掩。郑耀先敲门后推门而进。郑韩二人对视良久。

阔别多年,双方再次相逢,一番寒暄之后,场面复归沉寂。

“影子?”郑耀先再次打破沉默。

“风筝?”韩冰下意识地接过话题。

请注意,这里必须是郑耀先率先打破沉默,开门见山地击碎“影子”的最后一线希望。韩冰是绝对不会主动去捅破这层窗户纸的。韩冰的心沉了下去,一直沉到了无底深渊。

请仔细观察,面对韩冰精心准备的一桌朴素而又精致的饭菜,郑耀先根本就没有尝一口。先是泡菜被郑耀先以“韩冰责怪六哥未洗手不卫生”为由放下,再有就是郑耀先夹起几根土豆丝,送到嘴边却又借口“我的胃坏了、不能贪凉”为由停食。韩冰最后的一线希望均告落空。

所以才有了开头一幕,韩冰掩饰地笑笑:“遇见你,我是没有侥幸的。”

至于桌子上,韩冰事先斟好的两杯红葡萄酒——观众朋友们猜测得果然不错:两杯都是毒酒。

郑耀先自然心知肚明,决不会冒失到陪着韩冰干尽这一杯。

西出阳关无故人。走好,不送。

在韩冰缓缓倒下、慢慢闭上眼睛的瞬间,郑耀先心中泛起的绝对不是心痛韩冰的伤逝。我宁愿相信郑耀先此时想起的,是壮烈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枪口之下的曾墨怡、程真儿、江心、陆汉卿等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和许多受牵连于“影子”韩冰情报的革命先烈。你们可以安息了!

郑耀先与韩冰的数次交手较量,军统六哥均落下风,而且几次三番死里逃生。不是郑耀先不够机智敏锐洞察秋毫料敌先机,而是韩冰实在城府太深、太工于心计、伪装太高明。尤其是自从“影子”江万朝在狱中自杀之后,军统六哥的嗅觉似乎也不再灵敏了。军统六哥囿于自身身份的缘故,没有亲自参与审问江万朝(否则不会放过江万朝的诸多疑点)。郑耀先没有料到江万朝竟然是“影子”的替身、是个假“影子”(戴笠之老奸巨猾由此可见一斑)。在郑耀先为韩冰的不公平遭遇鸣冤抱屈的时候,韩冰竟然已经在着手调查、甄别郑耀先的共产党“风筝”身份。用马小五的话来说,郑耀先就是“被人卖了还替人家数钱”。想起韩冰杀伐果断、一剑封喉的种种过往,想起由于自己的松懈与疏忽,导致党和国家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害(火箭导弹专家遇害身亡)、国家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国防“大三线建设”的绝密文件失窃),郑耀先就不寒而栗、脊背发凉直冒冷汗。

尤其是事关国防“大三线建设”的绝密文件失窃案一直成谜。这份情报如果落到台湾特务组织和美国情报部门手里,对我国的国防安全将造成极大威胁。就冲这一点,郑耀先和“影子”韩冰之间不论有多少患难与共的真情,他也绝不会放过“影子”,否则他就沦为国家的罪人,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这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能够解释清楚的。

剧中有几回,郑耀先几乎完全相信韩冰并由此对她产生仰慕之情——相信韩冰就是百分之百的、忠贞不渝的共产党员;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军统六哥郑耀先潜伏敌营十八年,早已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仿佛能洞察人世间的一切“魑魅魍魉”,“一眼就能看穿别人的心思”,可是偏偏就读不懂、看不透韩冰的真实面目与想法。(军统六哥也有汗颜的时候)

在韩冰饮下毒酒之后,郑耀先老泪纵横、强忍内心的痛楚(满脸抽搐地写在脸上),然后轰然倒下,昏死过去整整一天一夜(马小五紧紧守候在师父病床前,愧疚自责得差一点就要拿枪枪毙自己)。郑耀先用毕生的精力,追踪调查、甄别审查清楚韩冰这个第七十四名军统潜伏特工、代号“影子”的真实身份,就是要完成陆汉卿代表组织交给自己的终极任务。郑耀先在完成任务的最后一刻,心力交瘁,颓然倒下。(隔着屏幕都让人看得心疼不已、泪湿双眼)

但郑耀先的眼泪绝对不是为韩冰而流的。郑耀先对韩冰的最后情感,有而且只能是——对强大对手肃然起敬的尊重、和使命难违的惺惺相惜;不会再有更多了。在那样残酷的阶级斗争的严峻环境下,身为侦察员、共和国卫士的郑耀先哪里来的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如果不能将“影子”韩冰抓捕归案,郑耀先那真的是百死莫赎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明白了这一节,回过头来我们再仔细欣赏郑耀先与韩冰之间的对白,就会发现许多之前没有领悟到的、潜台词背后的精妙细微之处。

郑耀先:我想看看你。

韩冰:我有什么好看的?

郑耀先:你的确不好看。个子不高,五官还算端正,算个一般人。我想好好看看,找找特点,来世在人堆里边,一眼能把你认出来。

这一段台词,第一遍看剧的时候,还以为是深情款款的爱情表白。等到明白郑耀先与韩冰之间所谓“相爱相杀”的爱情,不过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抱团取暖,是远离终极任务时最为质朴的人性光芒,是彼此身份未被识破之前的海市蜃楼、镜花水月;等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互相揭晓对方真实身份之后,等待他们的唯有图穷而匕首见。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美蒋特务一直在蠢蠢欲动、不断渗透,国际国内反动势力疯狂破坏,妄图颠覆新中国政权、把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阶级斗争从来就是残酷无情和无限打击,从来就没有什么温情脉脉的面纱。

这一段台词让我想起了那英的《雾里看花》。当年那英的一首《雾里看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唱到:“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首歌曲最初并非是传唱爱情,而是曾经被作为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歌。它的意思是说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看到事物的本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百度科普一下)

把军统六哥郑耀先的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让我擦亮眼睛好好看看你,认准你身上的特点,来世在人群堆里边,一眼就能够把你这条美女蛇揪出来!让你永远无法为害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同志,也无法再为非作歹、祸害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风筝》韩冰剧照

尾声

综合各方面资料信息,脑补一下韩冰的出身及履历:

韩冰,女,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年15岁参加革命,年16岁入党。参加过长征,到过太行山八路军抗日前线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年29岁的韩冰战功卓著,成为我党数一数二的情报工作人员,而且深获领导信任与赏识。年34岁的韩冰,由北京总部调到山城公安局工作,担任保卫科科长。

年,江西瑞金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鲜为人知的是,身为江西南部大地主的韩冰一家人,在土地革命运动中被彻底打倒,父母因此丧命。年少的韩冰在内心深处对共产党烙下了血海深仇。

戴笠出身浙赣皖三省交界的浙江江山,即使在苏区所在的江西也有着不错的人脉,由此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绝佳的特工苗子韩冰并带进了国民党复兴社。两年之后的年,经过培训且带着无法化解的仇恨的韩冰,打入我党内部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特工生涯。

《风筝》郑耀先剧照

列举韩冰在隐蔽战线上的“杰作”:

向军统毛人凤传递出两条重大情报:共党风筝潜伏于我山城军统高层、共党中央计划转移撤离陕北的战略部署;

借着被宫庶俘虏之机向宫庶透露郑耀先和徐百川被捕的消息,并且为宫庶、宋孝安等军统特务安全撤离打掩护;

将马小五去香港执行秘密任务的消息传递给台湾,以致造成火箭导弹专家遇害身亡、马小五香港之行功败垂成;

机缘巧合之下窃取袁农公文包内的绝密文件、事关国防“大三线建设”的重大情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