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骨质疏松居然是静悄悄的杀手,带你走出 [复制链接]

1#

骨骼是支撑人体的重要部分,有着很高的强度、硬度和抗压能力,但它却并非一直都会如此“坚强”。随着人体的老化或是因为其他原因,它的强度和硬度都会逐步下降,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驼背、易骨折等的症状,这也就是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骨科常见疾病,骨质疏松有着庞大的患者群体,然而不少患者却未能正确认识这一疾病,为此,家庭医生在线医院脊柱外科肖丹教授,让他为我们科普骨质疏松的正确常识。

骨质疏松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两大人群尤需提高警惕

据肖丹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和老人。此外,骨质疏松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性疾病、激素药物、营养不良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因此,骨质疏松并非“老人病”,但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预防。

“我们可以把人体的骨量看做是一个水池。”肖丹教授打了个比方,“水不断流入流出,人体骨量也在不断活动变化之中,正常人的骨量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成骨细胞活力不足,而破骨细胞又过于活跃,池水流出就会大于流入,人的骨量不断流失,也就会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出现后,会使得原本强健的骨骼变得脆弱,早期或许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仅觉得腰背疼痛或是关节等部位酸痛,随着骨量的进一步流失,患者可能会因为跌倒甚至简单的打个喷嚏而导致骨折。

因此,肖丹教授建议,绝经后妇女、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和胃肠吸收功能障碍患者等骨质疏松的高危群体,应尽早进行骨代谢和骨密度等的相关检查,以便对骨质疏松进行早诊早治。

得了骨质疏松怎么办?正确补钙及药物干预必不可少

不少人认为,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当出现了骨质疏松,就应该加强对钙质的补充。对此,肖丹教授认为,骨质疏松患者的确需要补钙,但它并非治疗的全部,同时不少患者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钙的补充也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1:喝骨汤补钙

钙不溶于水,任何骨汤、鱼汤里头绝大部分的成分都是水、盐分和脂肪,基本上没有钙离子,我们难以通过这种方式补钙。吃骨头由于咀嚼和消化吸收都比较困难,靠它补钙也不现实。

要想通过饮食补钙,牛奶和奶制品是最佳的选择,特别推荐奶酪,高钙高蛋白,浓缩的牛奶精华。另外豆腐、西蓝花等植物内食物钙含量和人体吸收率都不错。

误区2:只吃钙片

针对骨质疏松患者,为了补充身体流失的钙,服用钙片也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为了促进钙的吸收,建议也需结合维生素D的补充。

但需要注意的是,钙片和维生素D的补充只是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而并非治疗的全部,单纯吃钙片和维生素D是不足够的。

误区3:不坚持用药

骨质疏松的患者除了补钙外,还需要应用药物来改善和延缓骨量流失,常用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的生物制剂,部分绝经期的女性也可在妇科医生指导下应用雌激素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需要长期和持续的治疗,才能尽可能维持患者骨质的平衡。

误区4:过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