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芳周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幼儿健康是终身健康的基石,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起点。骨健康为全生命周期“三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体重健康)的重要内容,被称为“具有老年期影响的儿科疾病”。因此,重视幼儿骨健康,对处于终生骨密度形成的关键敏感期,亦称“骨银行时期”的幼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幼儿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身体活动和运动时间减少、久坐不动和屏幕时间在幼儿作息中的占比逐渐攀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的营养缺乏等都为幼儿骨骼发育不良,为日后的体形不端(“小胖墩”“小豆芽”)、骨质疏松和慢性疾病等发生埋下祸根。重视幼儿运动作息行为的改变,提高幼儿骨骼健康发展,以下几方面亟待引起重视。
重视政策引导,制定我国幼儿24小时运动作息行为指南
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对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已有较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年由国内部分学者联合发表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也对幼儿运动进行了大致的勾画。但是上述文件一是操作性还不够强,二是没有形成包括运动、睡眠、静坐行为等多种幼儿身体作息的连续性指导。24小时运动作息行为是一个包括睡眠、静坐行为和身体活动(从无或低强度运动一直到高强度运动)所组成的连续统一体,被认为是针对儿童的最佳健康干预模式。年加拿大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以24小时运动作息行为为指导原则的《24小时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5—17岁)》。我们应该在上述国内文件的基础上研制有我国特色的幼儿24小时运动指南,作为学校、家庭进行幼儿养育的指导性文件,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开展普及教育,推广骨健康获益的幼儿身体活动内容
目前,人们对幼儿肥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