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胫骨平台骨折诊治共识概要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

由于胫骨平台是重要的负荷结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各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处理不当易于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织坏死、感染、骨不连、关节畸形、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站立、行走功能。

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近日,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为规范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创伤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胫骨平台骨折,特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基于多中心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术前评估、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编写了“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提出胫骨骨平台骨折规范合理的诊疗建议。共识发布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年第17卷第1期上。

为方便一览共识,医脉通小编将共识要点摘出,如下:

一、流行病学特点与致伤机制

1、流行病学特点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在老年人骨折中约占8%。胫骨平台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以40~50岁患者居多,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致伤原因中,交通伤最多,其次是压砸伤和高处坠落伤。

生理外翻角,损伤机制以外侧暴力常见,因此主要为累及外侧平台的骨折。

此外,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损伤。

2、损伤机制

胫骨平台骨折常由内、外翻暴力、轴向暴力或内、外翻暴力合并轴向暴力引起,骨折形态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

二、临床诊断

1、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单纯胫骨平台骨折很少引起休克和发热。

严重的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其他部位骨折或重要脏器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

2)局部表现和查体:

胫骨平台骨折局部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肿胀严重时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下瘀斑;

骨折移位明显或合并韧带损伤时可产生畸形和异常活动;

合并血管损伤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合并神经损伤时,可出现感觉缺失或部分缺失、运动功能障碍;

筋膜间间隔综合征早期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和被动牵拉痛。

2、影像学检查

X线应作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当X线检查不能明确关节面塌陷和骨折块移位程度时,应行CT检查。

怀疑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时宜行MRI检查。

对疑似腘动脉损伤难以确诊时,可视情况加做CT血管造影或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

三、临床分型

1、基于X线片的Schatzker分型最常用。

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

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I型);

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压缩骨折(Ⅱ型);

单纯外侧平台中央压缩骨折(Ⅲ型);

内侧平台骨折(Ⅳ型);双髁骨折(V型);

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Ⅵ型)。

2、基于CT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取CT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3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四、临床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为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3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优先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及关节的稳定性,牢固固定骨折并允许早期进行无痛膝关节运动及患肢活动。其远期治疗目标为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创伤性关节炎。

,如图1。

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3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50度、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手术入路

依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合并伤等伤情选择手术入路。临床多采用前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后外侧或后侧入路及联合入路。

内固定治疗

目前多采用拉力螺钉、普通解剖钢板、锁钉钢板等方法对骨折进行固定。目前临床上常根据Schalzker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SchatzkerI型骨折推荐使用小切口,2~3枚直径为6.5或7.0mm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

SchatzkerⅡ型骨折推荐采用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使用多枚螺钉支撑塌陷的关节面。若骨折块完整且骨质较好,也可使用多枚拉力螺钉固定。

SchalzkerⅢ型骨折推荐通过皮质骨开窗或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入松质骨或骨替代物后钢板螺钉固定。

SchatzkerⅣ型骨折推荐经内侧或后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V型骨折若存在并发症和严重软组织损伤,应首先处理血管、神经损伤,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待条件允许时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SchatzkerⅥ型骨折的软组织损伤通常比较严重,应予优先处理,早期行外固定治疗,给软组织恢复创造条件,待肿胀消退、出现皮纹征时行二期切开复位折;采用常规内固定难以稳定的骨折,亦需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植骨

应对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骨折进行植骨。可选择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合成骨进行植骨。

关节镜辅助治疗

适用于SchatzkerI~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能够直视下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同时处理关节内损伤。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因骨骼粉碎严重复杂,关节镜下手术困难,不推荐使用。

合并损伤与处理

如伴有半月板损伤,一期修复或保守治疗,但不推荐切除半月板;对于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推荐行一期内同定治疗;

若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则应视膝关节稳定情况而定,可行二期关节镜下重建;

若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影响膝关节稳定,则推荐一期处理。

五、围手术期处理与术后康复

1、围手术期处理

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者筋膜切开后,需待肿胀消退后予以闭合伤口。

开放性骨折患者推荐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医院耐药菌情况选择第1、2代头孢类抗生素。

对于闭合性骨折,推荐使用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从术前开始持续使用24h。术后止痛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措施可参照《骨科常见疼痛处理的专家建议》、《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实施。

2、功能锻炼

骨折固定稳定时推荐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

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推荐在膝关节铰链式康复支具保护下活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

8—12周内应避免负重;之后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固定方式、骨折稳定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开始逐步拄拐负重以及其他功能锻炼活动。

本共识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需根据患者具体伤情及医疗、技术条件而定。

找指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