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科普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 [复制链接]

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的骨骼疾病,特征是骨内的矿物质含量少了,骨头密度降低,脆性增加,很容易发生骨折。人体在30岁时,骨量骨密度最高,到60-80岁时,男性骨丢失量可达20%-30%,女性可达35%-50%。

骨组织的代谢与更新都较慢,成人松质骨的骨重建周期为4-5个月,皮质骨更长,全部更新一遍大约为10年,松质骨每年的骨质转换率为25%,皮质骨为4%。骨细胞同样存于破骨和成骨中,如果破骨细胞量大于成骨细胞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内分泌功能减退、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人到老年,随着激素、代谢水平的改变,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机体对钙的利用率降低,骨量减少。一般来讲,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有:种族、老龄、绝经、母系家族史等,可控的因素有:体重、药物(如皮质激素)、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类风湿、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等。

骨密度仪是一种医疗电子仪器,其主要作用是检测人体骨密度、骨强度等方面的一些生理学参数。以最佳精密度和准确度对骨骼的矿物质状况进行测量、评估、对骨质疏松症提供完整诊断的设备,是检测骨质疏松症最客观、准确的检查仪器,可广泛应用于骨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妇产科等临床骨质疏松症诊断和防治的骨密度检测,尤其对老年人各种腰腿痛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骨密度测量指征

①65岁以上的妇女;②65岁以下具有骨折危险因素的绝经后的妇女;③围绝经期时有临床骨折危险因素的妇女;如:低体重、有骨折史、或服用高骨质疏松风险的药物;④70岁以上男性;⑤70岁以下的有骨折风险的男性;⑥脆性骨折的成人;⑦患与导致低骨量或骨丢失相关疾病的成人;⑧服用导致低骨量或骨丢失的药物的成人;⑨任何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人;⑩任何接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人,需要监测治疗效果;任何尚未接受治疗,但有证据显示骨丢失可能需要治疗的人。

●骨密度的检测

骨密度的检测是一种无创、无痛苦的操作,全程操作大概只需要5分钟,它是一种X线检查,但放射剂量很少,差不多等同于正常的坐飞机、坐地铁进行安检一样。它需要患者平躺于检查床的正中位线上,在检测中它需要测量中轴骨(腰、髋关节),因为它松质骨最丰富,更能准确的了解全身骨密度情况。但对于口服过X线造影剂、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患者需等待2天才能进行检查;对于进行过核医学检查的患者需等待48-72小时;碘、钡餐造影的患者需等待一周或更长时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