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药物假期来谈双膦酸盐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 [复制链接]

1#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322694.html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它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有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地区40岁以上OP发病率约为20%,估计共有1.12亿患者人群。OP的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髋部骨折是所有骨折中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在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双膦酸盐类(BPs)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OP药物,它不仅能特异性地结合到骨转换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减少骨吸收,而且可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提高骨密度(BMD),进而降低椎体、髋部和其他部位骨折的风险。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BPs的临床疗效逐渐下降,并可诱发不典型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目前一般建议BPs连续使用3~5年后,就进入药物假期。本文主要介绍BPs药物假期提出的背景、常见BPs治疗和药物假期方案,并提出BPs在老年OP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流程。

1

BPs药物假期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医学界之所以提出BPs药物假期概念,首先是因为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BPs的疗效逐渐下降。ReidIR等研究表明,连续使用阿仑膦酸钠3年后,或连续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年后,髋部BMD不再增加,反而逐渐下降。可见,BPs的临床疗效最好是在前3~5年。

其次,是因为随着BPs持续使用时间的延长,BPs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包括不典型骨折和下颌骨坏死)逐渐增多。Brown等的研究表明,BPs连续使用2年,不典型骨折的发生率仅为2/,而连续使用8年,不典型骨折的发生率上升至78/。AdlerRA等的研究表明,BPs连续使用5年,不典型骨折的发生率为16/,而连续使用10年,不典型骨折的发生率增加至/。

上述BPs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持续使用BP,导致其骨重建受到持续抑制、微损伤聚集有关。有研究表明,阿仑膦酸钠在骨表面的半衰期可达10年,因而具有一定的残留效应。据估计,每日口服阿仑膦酸钠10mg,连续服用10年后,其后续的数月至数年时间内,从骨释放的阿仑膦酸钠相当于口服2.5mg/日。因此,长期连续使用BPs,可导致药物蓄积,进而影响骨骼重建,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

尽管如此,BPs的使用对OP患者来说还是利大于弊。Wang等报道了例在-年期间开始使用BPs患者的数据,发现服药依从性高的患者其转子下/股骨干骨折(即不典型骨折)发生率高,且服药依从性越高相对危险越大,并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服药依从性高的患者其转子间/股骨颈骨折的相当风险小。据统计,使用4年BPs降低转子间/股骨颈骨折风险/,而增加转子下/股骨干骨折为76/,因此,研究者认为BPs使用3~5年总体获益大于风险。

2

常见BPs治疗和药物假期方案

目前对BPs治疗和药物假期的设计,有多种方案,其中最常见的是根据骨折风险高低来定(见图1)。

图1BPs治疗和药物假期的常见方案

在上述方案中,以骨折风险高低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是其可取之处。但也至少存在以下欠缺之处:⑴上述方案过于理想化,轻度、中度、高度骨折风险的患者,接受BPs的疗程差距过大;⑵轻度、中度、高度骨折风险之间的评定,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从而导致临床上难以操作;⑶没有根据BTMs水平的高低及其变化,来指导抗OP药物的选择和调整;⑷虽然减少骨折发生率是抗OP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对一个患者来说,骨折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因而不应将骨折发生作为BPs药物假期终止的依据。

3

确定BPs药物假期应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提出BPs药物假期的目的。BPs药物假期是指在连续使用BPs一段时间后,应该暂时停用,待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是否继续接受BPs治疗,因此在选择BPs治疗OP时,应注意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盲目延长BPs治疗的疗程。另外,在BPs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定期评估治疗方案的获益和风险,做到个体化治疗。

其次,要准确认识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的局限性。尽管DXA测定值是目前OP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也有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DXA不能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也不能区分新生骨和陈旧骨,而且不能完全反映骨强度,因此不能完全根据BMD的变化来指导治疗。另外,要注意老年人不同部位BMD的自然变化不一致,其中股骨颈和总髋部BMD每年下降0.15%左右,而腰椎BMD每年增加1.2%左右。

第三,要重视BTMs在老年OP防治中应用。BTMs是骨组织在其代谢过程中的产物,通过检测BTMs,可以判断骨丢失速率、了解OP病情进展、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调整。目前国际上一般以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参考国内外文献,可将老年人的骨转换水平分成以下3个水平:低转换:CTX<pg/ml;中转换:≤CTX<pg/ml;高转换:CTX≥pg/ml。

一般来说,对BTMs较高(即中、高转换)的OP或骨量减少患者,应及时选择使用抗骨吸收药物。中转换的老年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抗骨吸收治疗,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BTMs有自然增加的趋势,常伴骨质丢失加快,而尽早使用BPs,有助于迅速抑制BTMs的增高,延缓骨质丢失。对BTMs较低(即低转换)的OP患者,可暂不治疗,或选择使用促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特立帕肽成骨治疗后,一定要及时加用BPs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来促进钙的沉积,从而巩固特立帕肽的成骨效果。

4

BPs在老年OP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文献,我们制定以下BPs在老年OP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流程,供参考。

图2双膦酸盐类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流程

在接受BPs治疗3~5年后,应注意定期监测BTMs。如BTMs水平仍处在中、高转换水平,常提示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即未坚持治疗),此时应督促患者继续接受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如对口服阿仑膦酸钠依从性不高的患者,可改用每年静脉滴注1次唑来膦酸针。如患者的BTMs水平持续处于低转换水平,则表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应考虑进入药物假期。

在药物假期期间,一般3~6月复查BTMs和BMD。如BTMs水平较低、BMD稳定,则药物假期继续;如BTMs水平增高、BMD下降,则提示破骨细胞功能再度活跃,应重新接受抗骨吸收治疗;如BTMs水平较低、BMD下降,此时再接受抗骨吸收治疗疗效常常不佳,应考虑改用特立帕肽成骨治疗。每个患者药物假期的长短应注意个体化,药物假期时间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接受BPs种类和持续使用时间、BTMs基础水平和变化趋势,以及在药物假期期间的患病情况(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脑卒中等)。

5

结语

OP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而BPs是目前最常用的抗OP药物。鉴于长期使用BPs疗效下降、严重不良反应增加的事实,目前一般建议BPs连续使用3~5年后,进入药物假期。在药物假期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测BMD和BTMs,并根据两者的变化,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作者:边平达,寿张轩,医院。原文发表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12期。欢迎分享,原文转发应保留作者姓名,注明出处。其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