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什么是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厘米范围内的骨折,又称辅骨下端骨折、昆骨下端骨折,手脉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明·朱橚著《普济方·折伤门》首先记载了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移位特点,采用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清·胡廷光编《伤科汇纂》则将此骨折分为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移位两种类型,并采用合理的整复和固定。
桡骨下端膨大,其横断面近似四方形,由松质骨构成,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为应力上的弱点,故此处容易发生骨折。桡骨下端远侧为凹陷的桡腕关节面,容纳舟骨和月骨。正常人此关节面向掌侧倾斜(即掌侧倾斜角)10~15°,向尺侧倾斜(即尺侧倾斜角)20~25°。桡骨下端桡侧向远侧延伸形成桡骨茎突,尺骨小头背侧向下突出形成尺骨茎突,正常人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长l~l.5厘米。桡骨下端还具有掌、背、桡、尺四个面。掌面光滑凹陷,有旋前方肌附着。背面稍凸且有四个骨性腱沟,有伸肌腱通过。桡侧面右肱桡肌附着其上,并有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长肌通过此处的骨纤维被破坏,不但桡骨下端关节面的角度改变,背侧腱沟也随之扭曲错位。若复位不良,则均可造成腕与手指的功能障碍。桡骨下端之骨骺l岁左右出现,l8~20岁与骨干融合。本骨折比较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及老年人。在20岁以前的患者,则多为桡骨下端骨骺分离。
入院左腕关节正位片
入院左腕关节侧位片
复位后左腕关节正位片
复位后左腕关节侧位片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挠骨下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是否有移位,与暴力大小有关。根据受伤姿势和骨折移位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背侧缘和掌侧缘骨折四种类型。
1.伸直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暴力轻时,骨折嵌插而无明显移位。暴力较大时,则腕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骨折远段向桡侧和背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向桡侧倾斜。严重移位时,骨折端可有重叠移位,腕及手部形成“餐叉样”畸形。由于桡骨下端位,及重叠移位,常合并有下桡尺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如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下桡尺关节的三角纤维软骨盘随骨折片移向桡侧、背侧。尺骨茎突未骨折而桡骨骨折远段移位较多时,三角纤维软骨盘可被撕裂。若被重物打击、碰撞等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为粉碎型。老年入骨质疏松,骨折常呈粉碎并可波及关节面。此类骨折若复位不良而致畸形愈合时,因掌侧屈肌腱和背侧伸肌腱在桡骨下端的骨沟内移位或发生扭转,可影响肌腱的滑动,对手指的功能,尤其是对拇指的功能可产生严障碍由于桡骨下端关节面倾斜度发生改变,以及下桡尺关节脱位,往往会影响腕关节的背伸、掌屈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2.屈曲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传达暴力作用于桡骨下端而造成骨折。骨折平面与伸直型骨折相同,但移位方向相反。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手腕部形成“锅铲”畸形。在桡骨远端的背侧被外力直接打击,碰撞,轧压等,亦可造成屈曲型骨折。此类骨折比伸直型骨折较为少见。
3.背侧缘劈裂骨折跌倒时,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手掌先着地,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下端关节面的背侧缘,而造成桡骨下端背侧缘劈裂骨折。远端骨折块呈楔形,包括该关节面的1/3,骨折块移向近侧及背侧,腕骨随之移位,实际上为伸直型骨折脱位。此类骨折少见。
4.掌侧缘劈裂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下端的掌倒缘,而造成桡骨下端掌侧缘劈裂骨折。有时腕部过度背伸,由于韧带牵拉也可造成掌侧缘劈裂骨折。腕骨随掌侧缘骨折片向掌侧及近侧移位而形成屈曲型骨折脱位。此类骨折亦少见。
伤后腕关节上方有明显肿胀、疼痛,桡骨下端处压痛明显,有纵向叩击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手指作握拳动作时疼痛加重,有移位骨折常有典型畸形。伸直型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时,腕掌侧隆起,而其远侧向腕背侧突出,从侧面可见典型的“餐叉”餐叉畸形。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并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至尺骨茎突同一水平,甚至高于尺骨茎突的平面,从手掌观,可见腕部横径增宽和手移向桡侧,呈“枪刺”状畸形。屈曲型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并有重叠时,从侧面可见“锅铲”状畸形。劈裂型骨折严重移位时,腕掌背侧径增大,并有“枪刺”状畸形。腕关节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并可了解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下桡尺关节脱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