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商贸流通业发展历程及金融支持概况。根据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特点,可以把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划为三个阶段:-年为现代流通业起步阶段;-年为现代流通业快速发展阶段;-至今为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阶段。
现代流通起步阶段与金融支持。年至年期间。这一阶段我国主要围绕流通体制开展相关领域的改革发展,开启了我国流通经济由计划管理向现代市场体制转变的历程。
年商业部发布商贸流通领域的改革文件《关于当前城市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提出要从体制上对商业流通开展变革,实行政企分开、放权让利,缩小对社会流通体系的计划范围:
在体制方面,以国有商业经济为主,但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经营方式和流通渠道,小型的国企性质商贸流通业转为集体或个体所有;批发商业体系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缩减批发层次,鼓励开放经营、渠道的多样化和环节精简;把责权利制度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追求质量和效益;建设贯穿城乡和地区的流通网络。
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民营经济进入流通领域的标志。
年国家发布《关于深化物资体制改革的方案》,指出要分步降低指令性计划比重,提高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在物质供应中的占比,主要措施有改革物资计划管理、调整物资供销机构、积极建设组织化的生产资料市场、推动商贸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等。
年国家岀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提出从组织管理、服务的作用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在国家对流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经营领域、企业管理机制以及价格机制逐歩放开和向现代经济转型的情况下,批发市场、零售百货、超市等商贸流通业态均实现了大发展。
经过10多年的管制放松以及积极变革发展,截止年我国流通业获得的成果主要有:第一,管理体制方面,除粮食、烟草、盐等少量类别外,全国多种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均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规律取代了国家的指令管理方式。
第二,市场商品供给方面,相比年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从0.16万亿增加到3.9万亿元。第三,流通领域市场主体的所有制管理放开,民营经济的份额逐步加大,经济成分的性质走向多样化。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商贸流通企业从单一的全民所有向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发展。到年,我国国有商业比重降为24.3%,集体商业比重为43%,非公有经济占比由年的2%%上升为57%。第四,培育了功能多样的各类商品交易体系。
年批发交易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达到26个,成交额占全国市场的10.7%。零售销售网点达到0.17亿个,商品批发贸易市场超过8万,上海、郑州、大连三地的期货交易所得以成立。
流通业从传统向现代形式过渡,超级市场、连锁便利店、专卖店、无人经营等新式业态开始起步。第五、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货物贸易额从年来翻了23倍,达到多亿美元。
这一时期,在商贸领域的金融发展方面,主要以国家支出和银行体系为主要融资渠道。
我国的金融体系相对封闭,20世纪90年初开始才逐渐从中国人民银行或则国家部委分立出四大国有银行,计划经济的领域还是比较普遍,全国各个企业之间的融资配置市场化程度较低,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储蓄资金量有限,金融中介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度较小。
不过在直接融资市场方面,这一时期还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不仅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均被建立了起来,而且商贸流通业也成为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受益者。
一是我国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开始兴起,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大型国营商业企业逐步开展了股份制改造,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最早的股票一级场外市场。
例如年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股份制试点项目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第一期发行股票万元,第二期发行股份万元。二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和组织体系得以逐渐建立。年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年证监会成立,年《证券法》正式实施。
各地的国有商业股纷纷上市,成为股市中的“流通板块”。截止年底,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流通股有14家,在上交所上市的流通股有36家。同时各类专门的基金依托地方政府或者银行系统开展业务也不断岀现。
截止年底封闭式公募基金78只,资金规模达66亿元。到年底,6家新设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亿元。
现代流通快速发展阶段与金融支持。年至年期间,经过上一阶段的市场改革,我国商贸流通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自年开始我国真正变为世贸机构成员,零售业逐步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外资在我国开设零售公司的限制,在年也全面放开,零售业成为全面对外资松绑较早的领域。
年外资成分在我国连锁百强中比例达到23%。随着跨国零售企业的大规模进入,新的营运理念、商业模式、管理方法等深刻改变着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生活品质。对外开放使得中国商贸业有了更多学习和实践先进管理经验的机会,也使我国消费水平实现了高质量的增长。
在此期间中国流通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革新:(1)整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己经形成所有制多样、业态丰富、功能多样,城乡互通,内外贸协调发展的流通总格局。流通业的市场化率达到了90%,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较高产业。
(2)流通方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企业连锁经营发展,物流业的配送服务和需求均迅猛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推动下的电子商务开始起步,这些新的流通方式不仅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效率,而且加深了流通环节对生产过程的引导力,促进了消费和就业市场的繁荣。
年流通业的增加值亿,在全国GDP中占比10.7%,在全国服务业中增加值占比24.4%,为全社会安置就业人口超过1亿,确立了流通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3)为应对我国加入WTO的复杂内外部经济贸易形势,集中精力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爭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内外贸高度协同发展的步伐,国家在年成立了商务部。
从此,我国建国以来建立的内外贸分割管理的流通体制基本结束,我国流通业发展进入与世界经济接轨、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全国性以及地方性的各类商业协会等相继成立,成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渠道。与我国对内市场改革、对外不断开放相适应的内外贸一体化管理格局形成。
不过在这一阶段,我国还缺少流通管理方面的总体规划,大流通、大监管的战略格局尚未形成,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流通管理体制的活力还不够、流通市场主体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流通方式的现代化程度、流通法制环境建设不足以及流通基础设施薄弱,流通在信息化、标准化等多方面的高端专业队伍方面还无法满足现实社会需要。
比如在美国《财富》杂志年的世界50强企业评选名单中,商贸流通企业占到16家,但是我国没有1家入选。
这一时期,在商贸领域的金融发展方面,国家金融领域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直接金融方面:一是资本市场朝着多层次体系的改革方向推进。
年设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截至年底挂牌企业达到72家,开户57万户,历年累计成交股数44亿,金额超过亿元。二是上市企业增多,直接融资市场兴起,直接融资的比重呈现整体上升趋势,金融体系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状况逐步改善。三是资本市场的内部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
自年开始对外资开展境内发行股份融资以及开展战略投资的限制不断宽松。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融资额也逐年提高,年达到0多亿元。这一期间,赴香港上市的商贸流通股达到19家。间接融资方面,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以及地方股份银行的兴起,我国多元化的间接融资体系日趋完善。
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为13万亿元,年达到80万亿元。这一时期间接融资方面比较重要的影响是电商商务的崛起,带动了电子支付方式的变革,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在年我国出现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以来,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由年的亿元达到年的亿元,增长率达到37倍。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商贸流通企业最大的变革之一在于推动了金融结算方式的创新。
(2)从间接金融的角度看,我国交易方式的变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交易方式阶段,买卖双方面对面交易;第二阶段是现代通信交易阶段,银行作为专门的金融中介机构分离出来,买卖双方通过银行开始资金的融通,结算方式主要为银行后台或者专门的结算公司集中开展;
结语
第三阶段为电子商务阶段,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交易,金融系统提供直接、及时的结算服务,支付宝、财付通等新型的电子结算方式加快了资金流通的速度,提高了流通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