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易筋经四式摘星换斗势 [复制链接]

1#

(制图:吕智程,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适宜人群

本招式适用于失眠多梦四肢冰凉、心烦、眩晕、咽喉干燥、盗汗、心绞痛冠心病、心动过缓的人群习练。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手。

单掌头上高撑起,目光双双看掌中。

鼻吸频繁来调气,用力收回两手齐。

本招式重点锻炼经筋

手少阴经筋

起始于手小指内侧,结聚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循行于乳里,结聚于胸部,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本招式能够调理手少阴心经,经常习练可以调理心、小肠、肺的功能。

相关经筋疾病

胸闷,感觉心下有积块;肘部屈伸不顺畅。

预备式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溦屈,调整呼吸,凝神静气,排除杂念。

虚步摘星

左脚脚尖向左前方点地呈虚步,身向下沉,两膝微屈。

左手抬起,掌心向下手中宛如握着一个球体,头左斜,目视左手心劳宫穴。右臂屈肘右手背贴在身后腰眼位置,自然张开。

用鼻吸气,吸气时,头注上顶,双肩后挺,感觉能量从腰部与前胸沿着手臂内侧到达小指;用口呼气,呼气时,全身放松。重复三个呼吸以上。

动作要领

虚步动作要求前腿虚,后腿实,虚实分明。要把身体的主要力量放在支撑腿上,虚步占三分,要有与地面的相吸之感。

五指微微捏挤,屈腕如钩状,肘向胸前,指端向内。将心念集中于右手背及腰眼,随着呼吸吐纳,腰眼必会自然产生一凸一凹的动作,心念与手背跟随这种凸凹开合运动。

结束式

调匀呼吸后,幔慢呼气,收左脚,同时双手变掌下落于体侧。

小编说

本招式可以舒筋活络、壮腰健心、延缓衰老,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活动功能,可防治肩、背、腰、腿肌肉损伤,还可增加肌力,尤其是两臂旋前、旋后肌群和五指的力量。

右势动作与左势动作方向相反,姿势相同。

练功功解

本招式手的动作屈腕如钩状,牵动的是掌内侧缘的尺侧腕屈肌腱,除了经筋的刺激外,主要还刺激了一个重要的穴位—神门穴。该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对本穴的刺激恰恰是手少阴经筋和手少阴心经以及和脏腑的心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体,为动作和经脉之间建立了理论基础。

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臂的内侧后缘及胸肋部位。初做此动作,小鱼际会有酸胀感,久之手少阴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

养生之道

午时小憩,安神养精气

本招式可以调理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13点)是手少阴心经经气流注最旺的时候。从五行而言,心属火脏,与夏季相通应,水能克火,而冬季属水,一昼夜中正午相当于夏,夜半相当于冬。所以一般地说,心脏病多发生在夏季或日中,加重或死亡时间多在冬季或夜半。如冠状动脉有瘀血时,容易造成心梗,需提前用药至9时服药。午时是阴阳之气交替时刻,和子时相反,是阴气开始生发的时候。午时,也叫马时,主要养生任务是午餐和午休。

午餐,宜以暖热饮食为主,少吃或不吃生冷、坚硬的食物。适宜吃到八分饱,在12时前吃完,饭后宜用茶水漱口,以便漱去油腻。稍坐,按摩肚子后可以缓行五六十步,最好可以午睡30分钟左右。

心理剖析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里,心为五脏之君主,主持人体的精神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指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这说明“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人的心血足,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心血不足,则心慌难受,脑子也就不清楚,出现失眠、多梦、反应迟钝,严重者还会出现错迷,不省人事甚至危及生命等情况。

心在五行中对应“火”,火性炎上,把心气放低一点,对生活的要求别太高,这就是针对心经的养生。

本经代表了个人的责任感、心智的表现及生命力。心气正常在情绪上就会心情欢喜,活泼快乐;行为上胸怀坦荡,负责任,思想开放。

如果心气阳实情绪上就会表现过度兴奋;行为上爱表现,好面子,易得意忘形。

如果心气阴虚情绪上就会感觉无聊、寂寞;行为上胆小,无主见,小事上过多思虑。

本招式问答

问题一:何谓“心主神志”?

回答:《黄帝内经》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说心具有接受外来事物的作用。又说:“心藏脉,脉舍神”,表明了心主血而藏神,血是神的物质基础等心与神的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与五脏有关,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心病则神明失其所主,于是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出现谵妄、昏迷等神志症状。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二者关系密切,只有血在经脉中运行不息,才能濡养全身,产生神的活动,保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临床见血虚则神怯善恐,失血过多则神昏,甚至神亡而身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