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年跬步至千里记关节 [复制链接]

1#

时光回到10年前。年,为适应骨科专业的专科化发展,我院关节外科正式成立,马若凡教授出任关节外科主任。

筚路蓝缕,奋楫笃行,关节外科从最初三名医生、12张固定床位,历经十年发展,如今拥有八名医生、28张固定床位,年标志性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数量是成立之初的6倍多,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医疗实力强大,学科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国家首批具备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资质的准入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医院最强科室”榜单。

关节外科大家庭

医疗篇

融汇创新

形成“逸仙特色”诊疗模式

积跬步以至千里,十年来,关节外科不舍昼夜砥砺奋进,始终坚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四肢关节肿瘤为特色病种,以人工关节置换术为标志性手术,“逸仙特色”关节专科诊疗模式已具雏形,形成了涵盖全身各关节疾病的分阶段、多阶梯及终末期关节修复重建的较为成熟的治疗体系;管理规范、精准技术的应用跻身国内前列,与国际同步;成立了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多学科协作模式已成常态,得益于此,很多合并严重关节畸形、强直、骨缺损、超高龄等情况的复杂病例的矫形重建及翻修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关节外科针对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发热评估、血栓栓塞疾病预防、特殊患者的个体化处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参编《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该指南为我国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栓防治的最权威的现行指南。参编《人工关节置换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工作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该手册确立了我国关节外科围手术期管理规范,面向全国关节外科医师。以培训基地为平台,建立医联体及技术帮扶辐射网,医院培训关节外科技术骨干。

自成立之初,关节外科即利用数字化骨科技术对术前计划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光学手术导航仪及人工关节置换数字化三维术前规划平台,引领业界精准医疗发展。科室制作的3D打印术前计划视频被《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作为教学素材收录。

自主研发的手术导航系统

自主研发的三维术前规划平台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精进、提升,关节外科特色技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特别是以高龄人群为主。关节外科着力于构建完善的随访系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就诊问询,提升医疗质量和诊疗效果,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借鉴北欧人工关节登记系统,建立了规范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随访中心,为所有患者建档,编写数据库,同时根据专科病种特点,所建立的线上云平台管理随访系统,融合随访智能拟定提醒、康复视频自动发送、人工智能辅助咨询答疑、功能评估量表自动发送统计等功能,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无缝管理,成为业界管理典范,也为后续临床研究、改进医疗质量积累宝贵的临床数据。

大型健康科普及病友回访活动

MDT多学科会诊现场

教学篇

创新培训模式

教学成果突出

十年前,12张病床托起了关节外科医护人员的创建豪情;十年砥砺,医院优秀的教学传统,为人才培养深耕不辍,多举措打造人才“蓄水池”,传承至今。

一直以来,关节外科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医科教学体系的优势,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建立协作关系,贯彻“基础-临床融合”思想,首创外科临床教师为规培医生和进修医师进行解剖学授课模式应用于关节外科手术培训,形成完备高效的关节外科教学培训模式,系列教学论文被全国医学教学领域核心期刊收录。

为规培医师和进修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及实践示教

团队获中山大学“叶任高-李幼姬”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奖教金突出贡献奖、优秀临床带教教师奖,并两度获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成果获奖证书

团队主持编著的中山大学本科重点建设教材《医学动物外科手术学》已于年9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关节外科作为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基地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省限制类技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培训基地,怀大爱纳百川,师授徒传帮带,医院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关节外科专科医师。

科研篇

着眼临床疑难问题

形成特色研究体系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十年来,关节外科精研技术、勇攀高峰,基础与临床研究已成系列,形成了以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骨关节退变性疾病为特色的研究体系。

在骨关节退变毁损的临床疑难问题,基于半月板退变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发病机制,建立与病人信息数据库对应的组织标本库,在国内外首先鉴定半月板祖细胞并发现祖细胞异常分化是半月板退变的机制,科研团队拟进一步围绕半月板祖细胞开展骨关节炎相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旨在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靶点,为临床转化蓄力。

规范的诊疗及完备的随访体系建立助力临床研究全面铺开,目前已开展有关关节外科的研究系列包括:人工关节放射影像学评估方法系列;髓芯减压并异体骨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优效研究系列;围手术期DVT预测及防治系列;双膦酸盐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前瞻性研究系列。

科室十分重视对科室团队的塑造,以及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人才辈出,科室团队专家历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等学术职务。

立足临床、拓展科研,为关节外科的发展注入持久内在发展动力,同时也结出了累累硕果: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基金22项、国家级博士后基金2项。科研成果经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获发明专利6项。发表专业论文超过篇,其中高水平论著39篇,影响因子最高19.1。

十年磨一剑。

这十年,是风雨兼程、开荒励志的创业史;

这十年,是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奋斗史;

这十年,更是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发展史。

未来,关节外科将始终以守护患者健康为宗旨,

秉持至精至诚的医者理念,

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实干创造高水平跨越,

为广大关节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健康中国建设再立新功!

原标题:《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年跬步至千里——记关节外科创立10周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