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147.html作者:何邦平,拍摄于年湖南全国学术交流研讨会
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年龄包括心理年龄、身体年龄和实际年龄。心理年龄是指依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健全程度而确定年龄,身体年龄是指身体健康状态的相对应年龄。
人的寿命,按照胚胎学是~岁,但真正能活到这个寿命人数是很少。年,我国人均寿命是77.3岁。中国营养学会对老年人的期望:70岁能爬山,80岁能走路,90岁能生活自理,开心快乐、轻松自在地活到多岁。
老年阶段的特征
进入老年阶段,人的体态逐渐改变,慢慢出现白发、皱纹,牙齿松动,关节不太灵活,器官功能下降,视力听觉下降,机体调控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认知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衰老就渐渐来临,疾病也悄悄降临。
骨质疏松。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是比较常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年老的患者内分泌功能减弱,性激素分泌减少,容易引起骨质疏松,造成全身酸痛、跌倒、骨折等症状。
心脑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升高。高血压和血管弹性减退有一定的关系。患有高血压,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等。
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老年人患肿瘤主要是因为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肝癌、肺癌、胃癌、肠癌、前列腺癌等。
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甲减或甲亢、前列增生、痛风等。
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与脑组织老化、萎缩等相关,容易导致记忆力,判断力,思维能力等减退。
健康管理的重点
老年人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关系到家庭幸福、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列入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尊老、敬老、爱老、服务社会的具体实事,当成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不折不扣、脚踏实地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
疾病在于预防,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更是如此。未来将做实健康管理、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强化早期预防、实施失能预防项目、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干预计划等,切实加强预防保健,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康复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健康监管,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服务。
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多措并举强管理
1、科普宣教
老人患病不仅比年轻人多,而且有其特点,主要是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逐步老化,器官功能逐步减退,易患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以“预防为主,关心为主”为思路,以日趋老年化社会注入“心鲜活力”为目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管理、老年慢性病筛查,达到减少或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把老年健康管理的宣教,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中。
通过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宣传教育,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促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培育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老人健康素养,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
2、疾病预防
每年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1)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评估。通过询问,了解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吸烟、饮酒、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既往所患疾病、目前慢性病的治疗情况等;(2)安排一次较全面的体检;(3)告知本人或家属体检结果,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4)告知下次体检时间。
季节交替时,老年人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日常生活中,应多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病,一旦有不适症状,及时看医生。许多老年人有勤俭美德,有时身体不舒服医院,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等医院,不仅耗费财力,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也会使子女们牵挂担心。
3、运动适度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延缓骨质疏松和退行性变;增强体力和脑力的协调互补作用;减少心脑血管的脂质沉积,降低动脉硬化;提高呼吸系统功能;增强胰岛素活性,提高胰岛素功能,降低血糖;提高肌肉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
老年人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开展适当锻炼,循序渐进。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例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4、心情开朗
人到老年之后,精神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年轻人需要进行适当的娱乐,老年人也要有自己的娱乐方式。要保持稳定的良好情绪,少操心,保持心胸宽阔,才能更好的保持心理健康。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从侧面证实了,心情好对身体的益处。同样还有一句老话,“操心过度,一夜白头”,也从侧面反映了精神方面如果有焦虑的情况产生,对身体健康也是有明显的影响。老年人应该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应该过度为生活的琐事所操心。
5、生活规律
日常生活是生命运动的一部分,要按规律进行。咱们的一切活动与昼夜节律是基本同步的,人体内各个器官的活动也严格与生物钟合拍,即24小时昼夜交替变化。打乱了这个节拍,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惯,容易导致疾病产生,加速衰老过程。
不同人的生活习惯多多少少有差异,但应遵循正确的养生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共养。每天实行最佳的作息制度,做到一日生活条理化。每天基本上按时吃饭、睡觉、起床、排便,使我们大脑皮层的活动点和抑制点有规律地出现,形成一个条件反射一一习惯。
6、膳食均衡
人体在衰老的过程中,牙齿会慢慢地掉光,牙齿是衰老的重要信号之一。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身体机能出现慢慢减退,各个器官功能也会同步慢慢地退化。消化系统就在其中,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老年人的饮食,尽量做到“粗细搭配,品种要杂;质量要好,菜肴要淡;饭菜要烂,水果要吃”。少糖、少盐、低脂,适量的肉、蛋、奶、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平常多喝开水,戒烟、限酒。
早餐吃好,一日之计在于晨,营养搭配均衡好消化。午餐吃饱,一天中承上启下的一顿饭,荤素搭配,粗细结合。晚餐吃少(八分饱),清淡易消化,其中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
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最好方式是适时补钙。食物中豆类及豆制品的钙含量较高,吸收率好,每天吃一些豆制品,是很好的选择。平常适当多吃含钙较高的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饮用咖啡、碳酸饮料,避免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皮质激素。
阻止老年疾病井喷,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何邦平,浙江临海人。临床药理学,高级技术职务,科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军队专业技术五级,第二军医大学。荣立三等功3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奖5项。《中国肿瘤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制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名入《中国名医大典》。《大家读网》第8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