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胶原蛋白行业研究动物胶原多维发展,重组胶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郝帅、丁凡)

1.动物法和重组法共同发展,下游应用广泛

1.1体内28种胶原蛋白共同构成胶原蛋白网络

胶原蛋白是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其中80%的胶原蛋白存在于骨骼之中,起到支撑器官和保护机体的功效。除此之外,在人体的皮肤、肌腱组织等机体内也有胶原蛋白分布,发挥着维持肌肤弹性,促进身体修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人体内重要的组织结构。

人体内拥有28种胶原蛋白,以Ⅰ型和Ⅲ型最为常见。人体内有28种胶原蛋白,分布于不同的部位,承担不同的功能。I型胶原蛋白含量最高,占胶原总量的80%-90%左右,主要存在于成人皮肤组织,骨骼和肌腱组织中,能有效改善皮肤凹陷、松弛和下垂等问题;III型胶原蛋白在婴儿阶段占比较大,拥有抗衰功能,并且能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维持皮肤光滑弹性。

胶原蛋白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美容领域。受益于胶原蛋白的生物相容性、止血性和细胞再生作用,使其在医疗领域运用广泛,截止年,胶原蛋白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占胶原蛋白下游份额的48%,医疗领域已经成为胶原蛋白的主要运用场景。胶原蛋白的修复性、支撑性和美白等特性助力其在美容领域快速成长,至年,美容领域的市场份额已达到胶原蛋白下游份额的32%。

1.2动物法和重组法形成差异化特性,共同发展

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具备制作简易、成本可控、生物活性和强度高等特点。动物源性胶原蛋白源于自然生物提取,主要来自牛皮、猪皮和鱼胶,并通过酸法提取和酶法提取制作。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可保持完整的三螺旋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所以具备以下特点。1)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强度,能较好保持生物特性;2)生产过程相对简易;3)研发成本可控。主要应用于注射医美、医疗修复、食品等领域。但是由于其原材料限制,动物源性胶原蛋白供应紧缺,无法快速扩量。并且由于其燃点低特点,只得低温保存,提高了运输难度。综合来看,动物源性胶原蛋白是最天然的胶原蛋白,应用相对广泛,但供给端紧缺导致产品供应受限。重组性胶原蛋白具备高水溶性、低致敏性和高燃点等特点。重组性胶原蛋白运用大肠杆菌等菌种发酵,并通过基因工程重组而得。重组性胶原蛋白具备以下特点:1)可加工性强;2)燃点高,便于运输;3)低致敏性,降低人畜共患病风险;4)易实现规模化量产。主要应用于医疗修复,皮肤护理等领域。但是由于其研发成本高,三螺旋结构不稳定,制约了部分运用场景。综合来看,重组性胶原蛋白的独特性能在美容领域表现突出。

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占据主流地位,重组胶原蛋白打开新增长空间。目前市场以动物源性胶原蛋白为主,头部企业包括创尔生物、台湾双美、长春博泰等,同时,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收购益而康,开始发力胶原蛋白赛道。重组胶原蛋白厂商包括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用敷料和功能性护肤品领域。

1.3产业链完备,中下游环节获得高毛利

胶原蛋白的上游产业主要为原料供应端。胶原蛋白的原料来源分为动物和基因重组两大来源。动物胶原蛋白的原料来源包括牛蹄、猪蹄和鱼皮等动物;重组性胶原蛋白则是通过发酵形成,需要酵母浸粉、菌种等原料。上游产业市场需求量大,但因为技术含量低,毛利率水平在20%-30%左右。胶原蛋白行业的中游5年CAGR达21.85%,高于国内注射类市场增速3pct头部效应明显,毛利率维持高水平。中游为胶原蛋白的制造商,其中,国内胶原蛋白制备市场以动物源性胶原蛋白为主,制造厂商包括创尔生物、台湾双美、贝迪生物、长春博泰以及华熙生物旗下的益而康。重组胶原蛋白的头部厂商包括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和丸美股份。在该阶段,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毛利率水平保持在80%左右。下游分为医疗,皮肤护理和食品等应用领域。胶原蛋白下游主要包括三大应用领域,分别为医疗健康、皮肤护理和食品。其中医疗健康领域应用于创面敷料、注射填充,医院、药店以及美容机构。皮肤护理方面主要用于护肤原液、乳霜和面膜辅料。食品方面,胶原蛋白用于人造肠衣和功能性食品方面。综合来看,胶原蛋白下游应用范围广泛,需求量大。

2.政策清晰+颜值经济带动我国胶原蛋白行业兴起

2.1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带动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稳步上升

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及颜值经济拉动,我国胶原蛋白市场不断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年国内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四年复合增速为31.27%,国内市场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叠加下游颜值经济驱动,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未来我国胶原蛋白市场仍保持稳步增长趋势,至年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六年复合增速达35.01%。

分提取来源看,两类胶原蛋白共同发展,重组胶原蛋白增速更快。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受益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的广泛应用领域,年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达亿元,四年复合增速21.55%。重组胶原蛋白受益于合成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运用场景不断扩展,近年来增长快速,年市场规模达亿元,四年复合增长63.81%。未来随胶原蛋白技术成熟和下游细分领域渗透率提升,两类胶原蛋白的市场规模有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医用敷料领域增速占重组胶原蛋白榜首,功效性护肤品将成主要驱动力。医用敷料和功效性护肤品市场高速增长共同驱动我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年重组胶原蛋白在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领域中国市场规模为46/48亿元,同比增长58.62%/71.43%,随着重组胶原蛋白渗透率提升,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到年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55.11%/51.51%。

2.2生产端产能相对不足,各头部厂商积极扩建产能

上游产能相对不足,中游各厂家积极布局新工厂。GrandView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至年我国天然胶原产量规模为吨,五年复合增速5.60%,增速慢于下游消费量增长,制约了胶原蛋白行业的发展速度。目前中游头部厂家积极布局新工厂以应对下游消费增长,其中聚源生物与巨子生物的产能扩张项目在年内投产,创尔生物与锦波生物的增产项目也已启动。中游厂商布局新产能有利于在缓解市场产能不足的同时抢占消费市场份额,确立行业的领跑地位。

2.3政策端:密集出台政策,促进胶原蛋白行业发展

政策明晰助力胶原蛋白增长。自年开始国家对胶原蛋白行业密集出台产业政策,规范化行业发展。分类型看,政策更聚焦于重组胶原蛋白,对重组胶原蛋白的命名规则、管理类别、检测指标、质量要求、在医疗和制药行业的标准进行了明确规范,重塑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政策支持和行业规范为我国胶原蛋白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3.胶原蛋白应用场景广泛,多点发力共推需求增长

独特功效使得胶原蛋白在美容领域被广泛应用。胶原蛋白由于独特的三螺旋结构,在修复、保湿、美白、抗皱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被广泛运用于美容领域,包括医美、医用敷料(分别贴片式和非贴片式)以及护肤品(功效性护肤品和非功效性护肤品)。

3.1医美注射:眼周修复支撑注射领域需求,再生针剂打开新增长空间

3.1.1独特性能形成差异化产品竞争力

胶原蛋白具有支撑填充和改善肤质的功效。据创尔生物招股书,女性20岁后的胶原蛋白含量每10年降低7%,绝经后5年内胶原蛋白流失30%,之后每年流失1.13%。注射天然胶原能补充人体胶原蛋白的流失,起到紧致皮肤和消除皱纹褶皱的作用。

天然胶原蛋白在美白、填充和修复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呈现乳白色,注射后起到天然亮白的效果,同时胶原蛋白的代谢产物能阻止黑色素产生,从根源达到美白效果。相较于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具有不吸水膨胀、不位移和不透光的优点,在软组织少、皮肤较薄的部位填充效果突出。同时胶原蛋白能刺激体内胶原再生修复,使得胶原蛋白注射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类注射产品。但是胶原蛋白的特性也导致了其具有以下的不足:1)保湿能力有限;2)维持时间短。同时,国内合规胶原填充产品有限,价格普遍较高,目前胶原类填充性价比相对较低。

国内胶原蛋白注射领域批证严格,目前仅5款产品获批。胶原蛋白类注射产品获证门槛高,限制市场产品丰富度,国内只有3家公司的5款产品获批,分别是双美生物的肤柔美、肤丽美和肤力原,汉福生物的爱贝芙以及长春博泰的弗缦。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在填充领域优势突出。

技术发展利好下,动物源性胶原蛋白致敏问题有效改善。随动物胶原蛋白提取技术成熟,动物胶原蛋白免疫抗性大幅降低,如双美的ZDT酵素处理技术能有效去除致敏来源的端肽,降低致敏风险。同时重组胶原蛋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根据人源胶原蛋白基因进行设计和修饰,降低了免疫原性和致敏性等问题。注射致敏风险的降低利好我国胶原蛋白注射市场扩容。国内注射类医美市场于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年中国美容注射市场市场规模达到亿元,4年CAGR为19.78%,同期胶原蛋白类注射市场规模达37亿元,4年CAGR为23.32%,高于注射类医美市场增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至年我国注射类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元,5年CAGR18.73%,与前期基本持平,同期胶原蛋白类注射市场规模达到亿元,5年CAGR达21.85%,高于国内注射类市场增速3pct。

3.1.2需求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三大板块支撑胶原蛋白注射市场

胶原蛋白特性顺应医美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教育加强,消费者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