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OP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分类
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性):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OP;
③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典型的临床表现
疼痛
脊柱变形
脆性骨折
(二)诊断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是目前公认的骨密度检查,与正常年轻人相比,骨密度值(T值)下降2.5个标准差,即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
三、不同类型OP的药物选择
(一)药物
促进骨矿化剂:钙制剂、维生素D;
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
骨形成刺激剂:甲状旁腺素、氟制剂等。
(二)不同类型OP的药物选择
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钙剂+维生素D+一种骨吸收抑制剂(以双膦酸盐尤其是阿仑膦酸钠为主)。
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激素替代治疗(HRT),钙制剂+维生素D+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高尿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应用氢氯噻嗪12.5~25mg/d以减轻尿钙的丢失;另外可选择双膦酸盐或降钙素。
糖皮质激素所致OP:治疗上可应用双膦酸盐,补钙和维生素D。
抗癫痫药所致OP:治疗时需长期口服维生素D,推荐剂量为~U/d。
接受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如果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质疏松、有骨折史、年龄>80岁,需应用双膦酸盐治疗。
四、用药注意事项
1.双膦酸盐
为减少不良反应,不要同时使用2种双膦酸盐类药。
食管炎为主要不良反应,粪潜血阳性,有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应用。为了避免消化道不良反应也可静脉给药。
低钙血症者禁用;心血管疾病、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驾驶员慎用;对双膦酸盐类药过敏者禁用。
多价阳离子可使双膦酸盐的吸收下降,使用过程中应监测血浆钙、磷等和血小板计数。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Ccr<35ml/min)禁用。
不宜与NSAIDS联合应用。与抗酸药铁剂或含二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会降低本药的生物利用度。建议在服用双膦酸盐后1h才可服用抗酸药、钙剂等。
用药几年后可能引起骨骼、关节或肌肉疼痛,下颌骨坏死、枕骨炎等,要给予重视。
口服双膦酸盐应于早晨空腹给药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建议用足量水送服保持上身直立的坐位或站位,服后30分钟内不进食和卧床,不宜饮牛奶、咖啡、茶、矿泉水、果汁和含钙饮料。如在药疗中发生咽痛、吞咽疼痛和胸痛,应及时治疗。
2.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防止出现高钙血症和高尿钙症,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和尿钙排量。
大量连续应用维生素D可发生中毒。
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对维生素D有拮抗作用,可减少消化道对钙、磷的吸收,降低血钙浓度,须定期测定尿钙水平。
雌激素可增加钙吸收,应相应减少活性维生素D用量;阿法骨化醇与含镁制剂并用,可致高镁血症,应予慎用。
有高钙、高磷和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疾病者禁用;妊娠期使用过量导致胎儿畸形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而使新生儿长期发生低血钙性抽搐,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