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头条防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那现 [复制链接]

1#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率为40%~50%,全国骨质疏松症病人超过1亿!男女之比为3:7,其中80%为老年患者。

对于骨质疏松,其最可怕的就是会引起骨折。老年人骨折后经久不愈,只能长期卧床。有研究表明,20%的老年人在骨折后的一年内死亡,50%的人从此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为了避免骨质疏松带来的多重危险,预防其实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或者早发现早治疗,世界骨质疏松日快跟着一起自测下!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自测

骨质疏松症危害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脆性骨折。因此针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必须早筛查、早预防,以此来避免可能会发生的骨折。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人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呢?

我们要知道,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受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下文就给大家提供4步简单明了的自测思路:

第一步,从性别看:

在超过50岁的人口中,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会患有脆性骨折。由于女性在进入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量会因此而大量流失,因此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比男性大。

第二步,从年龄和体重看:

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和骨量有关的疾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年龄和体质量来辨别自己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一般来说,年龄越大,体质量越轻,患骨质疏松的概率就越高。下图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给出的OSTA(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适用于4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自测。

第三步,从生活方式看: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有以下生活习惯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第四步,看其他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曾患过脆性骨折;

2、疾病因素:女性过早绝经(绝经年龄40岁);

3、药物因素: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不知道经过上面这几条测评,你是否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特征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如果想要更精准评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不妨来试试下面这套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进一步对自己的骨骼进行评估!
  

上述所有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结果为“是”,即代表你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骨量减少是疏松的“前奏”

骨骼由有机物(主要指骨胶原)和无机矿物质(主要指钙和磷酸盐)所构成。如果把骨骼比作是一座房子,有机物相当于房子的钢筋,提供了骨骼的柔韧度;无机矿物质相当于混凝土(水泥),提供了骨骼的硬度,两者有机结合,骨骼才能既坚固又有韧性。

我们的骨头时时刻刻都处在不断重塑的过程中,破骨细胞不断地消灭“受损或老化”的旧骨,成骨细胞不断促进新骨的形成,完成骨骼的新旧交替。

随着机体的衰老、激素的变化,成骨细胞促进新骨形成的能力逐渐减弱,消灭旧骨的破骨细胞能力相对增强,骨骼的分解超过生成,导致骨质丢失。随着骨质的流失,逐渐出现“骨量减少”,再进一步进展就是“骨质疏松”了。

●谁动了你的骨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按病因分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大多数骨质疏松病人属于此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确。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任何可以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等)、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所导致的骨质疏松。

●预防应从小时候开始

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量增加的关键时期,30岁左右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为“峰值骨量”。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男性。

如果年轻时尽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也就是增加自身体内骨的库存量,到老年后需更长时间才会丢失到骨质疏松状态,那么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因此,从儿童、青少年时期起,就应注意均衡膳食营养,饮食勿过咸,多吃含钙磷高的食品,尤其牛奶、奶制品、绿色蔬菜、鱼等。同时要多晒太阳及进行户外运动,不饮酒吸烟,尽量不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很多朋友可能在了解骨质疏松症后,容易惴惴不安:“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这么高,而且患上了就容易骨折,吓得我都不敢活动了!”其实不必如此担心!因为骨质疏松——它是可防可治的!

●用好补钙“黄金搭档”事半功倍

虽然喊着要补钙的人很多,但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天从膳食中获取的钙仅有约mg,还不足推荐量的一半。

可见很多人补钙,都没补在“点”上!想要促进血钙向骨钙的转化,一定要用好补钙“黄金搭档”!

1、优质钙源:乳制品

成人每天需要摄入mg钙,40岁以前的成年人适合通过膳食补钙,其中天然乳制品是“补钙大户”,建议每人每天饮用ml牛奶或酸奶。

40岁以后可适当增加钙剂,好的钙剂应有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无刺激性、服用方便等特点。比如牛初乳,吸收率高达70%,不仅富含乳钙,还含有7种以上的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同时又含有少量初乳碱性蛋白,有一定促进骨骼修复和再生长的作用。

2、“黄金搭档”维生素D

根据中国部分居民血液中的25-(OH)D3水平检测发现,约60%以上的居民为缺乏,只有约6%的人群达到优秀。可见普遍缺乏维D是骨质疏松高发的原因之一。

那么维生素D要怎么补呢?其实维生素D主要依靠自身合成,人体皮肤层内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建议在每天上午8~10点或下午3~5点时晒30分钟左右的太阳。

此外,部分食物也含有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如沙丁鱼和三文鱼、鱼卵、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等,以及脱脂牛奶、乳酪、坚果和海产品等。

3、黄金搭档”维生素K2

维生素K2在过去提及较少,常被大家忽视,但它其实十分重要。维生素K2能活化骨钙素,把补进来的钙“抓进”骨骼中。如果缺乏维生素K2,骨钙素就不能被激活,多余的钙容易引起血钙升高。

富含维生素K2的食物主要有纳豆、乳制品、蛋白质和绿叶菜等。

4、补钙时机把握好

人体吸收能力有限,少量多次补充比一次性大量补充效果更好,建议不要一次性补钙超过毫克。

建议中老年人选择随餐或餐后半小时补充钙剂,这样食物中的糖、油脂有助于钙吸收。不宜和铁、锌等同补,也不宜和碳酸饮料、泡腾饮料同饮。

最后提醒大家,适量饮用红茶可以抗衰老,还能增加骨质!

总之,一旦患上骨质疏松存在的危险大,所以切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晶报APP综合健康中国、健康网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