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沉默杀手骨质疏松 [复制链接]

1#

骨质疏松,听着好像是年纪很大的人才会接触的疾病,而且好像相对于其他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言,骨质疏松好像并没有引起很大重视。

然而骨质疏松也是杀人不见血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骨折,好发部位在脊柱胸腰椎、髋部、腕部、肩部等。尤其是胸腰部位,可能仅仅是弯腰起立过猛、甚至只是咳嗽、扭身等常规动作就可能诱发椎体病理性的骨折,骨折直接导致患者行动障碍,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并进一步加大并发症的风险。高龄患者若因为骨折而长期卧床,很可能诱发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年老、疾病、药物等因素)导致身体内骨代谢的异常,使全身的骨量减少、骨骼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有几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包括:

①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致使骨量减少;

②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调节钙代谢的激素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骨量减少;

③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可致消化功能下降,常存在营养吸收障碍,致使蛋白质、钙、磷、等骨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影响骨代谢;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阳光接触减少,导致维生素D不足,骨骼的钙磷沉淀减少,骨量大量流失。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如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就属继发性骨质疏松,与缺乏运动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较为常见。当出现瘫痪卧床、肢体固定而活动功能受限时及失重状态下(如宇航员),最容易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抗凝药强效利尿剂等易引起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根据以上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骨质疏松:

(1)中老年人:人的骨量最高峰在35岁左右,往后骨量会逐年下降,如果没有注意饮食、运动及骨营养的补充,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就会患上骨质疏松。

(2)女性:女性在生育阶段让孩子在肚子里发育成50厘米左右的婴儿,会消耗大量骨量;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骨量更是直线下降,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3)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患者:因为药物原因,增加了骨量流失和抑制骨质形成,患骨质疏松率非常高。

(4)家族有骨质疏松遗传病史的,或者家族骨质疏松患病高的人群,也要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因为如果家族很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一方面可能是有遗传的因素,另一方面可能家庭的饮食结构是需要改变的。

如果属于以上人群,则需要特别注意预防骨质疏松了。

想要保持健康离不开四点因素,预防骨质疏松也一样: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情及充足均衡的营养。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抽烟、早睡早起、不酗酒。

(2)保持每天适当的运动:推荐慢跑、游泳、打球、太极拳等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刺激活跃造骨细胞,减缓骨量流失,增加骨骼强度。

(3)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心态对于人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好的心情能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空闲时间可以多出门走走,或约上三五好友聚一聚,都能让身心得到放松。

(4)充足均衡的营养是维持健康的根本。

营养是维持人体器官正常运作的基础,对于维持骨骼健康来讲,骨营养是必不可少的营养。不管是由于年纪大了激素下降导致的骨量流失,还是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导致了营养缺乏,还是药物因素导致的骨质减少,其根本原因都是骨量下降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补充充足的骨营养,让骨骼修复有足够的原料,是我们维持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