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筋骨训练方法,详解筋骨力训练的注意点典 [复制链接]

1#

筋骨训练的科学方法是传统武术最基础的训练方式,“筋骨力”最早是中医里的概念,《黄帝内经》就曾提到“筋为刚,骨为干”,中国传统武术里筋骨力训练方法也是一个核心内容,形成了区别西方肌肉训练的独特体系。选运动员时,往往会选跟腱长的,特别是等跑跳类的运动员,搞运动的人都知道,跟腱长的人,弹跳力必然好。从现代医学来讲,这种劲力的产生与肌腱、韧带、结缔组织以及筋膜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功夫,离开了劲力,就失去了攻防的能力,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在劲力方面的训练方式不一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需要速度和力量,才可能更好的发挥技术。

筋骨训练方法-陆功翰

筋骨训练方法是从人体结构出发,把人体划分为胯,肩,肘,肋,脊柱,内脏六大模块,先经过单关节的训练,再进行劲力的整合,如果把一辆普通汽车改造成超级跑车。在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认知和使用上,我们必须知道肌肉,韧带,大筋,腰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找到正确的筋骨训练方法。

筋骨训练方法注意点解说——筋骨训练与拉韧带的区别

练习传统武术的很多朋友都有拉韧带的习惯,腿要踢得高,关节要活得开,身膀子才灵活,打拳才好看,从现代武术比赛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的,不然拳架撑不开,没架子。

而传统武术的老前辈们,他们的踢腿不比踢得高,而是收得住,用脚尖踢耳垂,踢鼻子,这个难度其实比踢高腿难得多,需要胯关节活,更需要腿部的大筋的拉抻度好,不然是踢不了的。在训练的方式上差异很大,不会一味强调关节开多大,劈有多厉害。筋骨训练的目的是“筋与骨”的相互较劲,产生大筋的崩弹,带动腿部迅猛运动,出腿刚劲有力。

拉韧带与训练筋骨,就如同用两种模式拉皮筋,一种是通过外力,将皮筋慢慢拉长,并且逐渐增加幅度,使其越拉越长,甚至到了极度柔软的程度。而另一种模式,则是通过逐渐的拉弹大筋,如同崩弹琴弦般的运动,使得大筋越来越充满弹力,人体会一定程度上变松变软,但不会达到如同瑜伽般专项的追求,主要是要实现关节如同弹簧般的自由弹动,速度和劲力是主要追求目标!

无论对于肢节也好,还是身体躯干也好,标准都是一致的,把“松活弹抖”四个字作为练习的标杆。拉韧带可以有松活,但离弹抖则相去甚远,那是因为路走偏了,练习的方法错了,则很难有质的飞跃。

筋骨训练方法注意点解说--肌肉与大筋的关联与异同

练拳之初,相信很多朋友都区别不清什么是“肌肉力”,什么是“筋骨力”。说到肌肉的训练,其实也有很多种,比较健美运动员,需要追求肌肉的围度和线条,而搏击运动员,追求的则是肌肉的松紧变化的程度。对于“大筋”而言,如果在没有“筋膜”体系之前,我们都没有科学的解释,而现在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肌肉中有肌内膜,肌外膜,肌束膜等多种形式存在的筋膜。肌肉中筋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肌肉中的筋膜剔除,人们会发现,肌肉就变成了“肌无力”,所以肌肉力量依然要依靠“筋膜”存在才可以。而肌肉则可以认为是一种填充体,主要的作用是缓冲和支撑。

筋骨训练教学图片

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大筋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人体中,是人体中具备弹性的物质,它

的作用是连接固定关节,并且能够驱动人体的骨架进行运动的一种重要物质,我们将之统称为“大筋”。

肌肉与大筋的训练中是同步进行的,比方说拳击运动员,能够打十个回合,还能够保持好出拳的速度和劲力,此时他的大筋的劲力一定是使用上的,因为肌肉使用的程度高,则容易疲劳。而大筋则不一样,消耗的能量小,可持续的时间就长,并且大筋的特性就是能够始终保持崩弹的状态,使得运动员在多回合后,依然能够出拳有力。

筋骨训练方法注意点解说—腰与胯的区别

筋骨训练用“腰”还是用“胯”?是很多传统武术爱好者以有健身养生爱好者容易混淆的重要问题,看到很多朋友在打拳的时候,强调用“腰”发劲,这个“腰”如果单指“腰椎”部位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从人体结构来讲,腰椎间,每节的拧转度才1-2度,五节腰椎加起来也就是不到10度,如果用腰椎作为拧转的主体,首先拧转的角度不够,其次就是腰椎不擅长横向的拧转,害怕的就是“横切劲”,容易伤害到腰椎。

筋骨训练-开胯教学图片

有朋友问:为什么我们可以拧转到90度,甚至更大的角度,一方面是盆骨的运动,另一方面是胸椎的代偿运动。我们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打拳的时候,发横向拧转角度大的力量,有时会感觉到胸闷,造成这种状况,就是因为胸椎的过度拧转,使得肋部夹合,压迫到肺的功能,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用腰椎发劲,不但会造成以上的问题,还会形成膝关节的拧摆,使得关节的稳定性变差,令关节两侧的肌腱韧带松驰和损伤,造成损伤性关节炎,这种炎症一般很难根除。膝关节要支撑人体一百多斤的重量,在这个前提下,再违背人体结构拧摆,伤害是巨大的,不正确的练习会落下永久的伤害。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用“胯”来发劲。胯就是盆骨,往下衔接两腿,往上衔接脊柱,是人体劲力转换的重要环节。同时盆骨是人体关节中,最大的一个关节,即可以横向拧转,又可以前后翻动,是人体产生劲力的核心环节。拳谱云:”“无胯一身空”,说明了一旦胯都不使用了,身体上下劲力的衔接就会中断,不能形成整体劲,当然劲力也大不了。我们把胯称之为“一个大拳头”,说明了在发劲的时候,劲力的发放需要依赖胯的调整和积蓄,才能产生人体最大的劲力效果,是攻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筋骨训练有科学的训练体系,有专业的老师教学指导,典传筋骨训练体系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训练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发劲的秘诀,同时能够掌握松活与弹抖两种方式。

典传筋骨训练体系的教学模式,它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我们先在网络上进行教学,通过视频课程的讲解,专业教学团队一对一视频带练,指导。然后我们在各地区面授的状态下,再去手把手的教学辅导,这样它既省时又快捷。典传筋骨体系,为了适合现代的发展,将技术简化,然后把核心要提炼出来,这样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就可以掌握。并且我们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网络上教进行教学或者学习的时候,有教练员每天跟进。那么在线下我们定期会举办很多的各地区的活动,便于大家能够到达现场,然后手把手的帮助大家去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的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劲力和健身养生的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