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统保健内劲与外劲 [复制链接]

1#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文/竟成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百家号:中华少林内劲一指禅

“内劲”是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内劲”和“外劲”的概念。什么是“内劲”?什么是“外劲”?太极拳界的许多拳家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出的一种潜能”;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群收缩与伸展、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所产生的强有力的弹性力”;有的说“太极内劲的实质是意气结合、神气合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要弄清什么是“内劲”或“外劲?首先必须对传统武术理论中“内”和“外”的划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去,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武术界把人体的“筋骨皮”等有形的东西当成了外在的东西,把“精气神”等无形的东西当成了内在的东西,对人体进行总体划分,于是有了“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或“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说法。

“内劲”用意不用力中的“力”,“外家之力”,“外劲”。很明显,“内劲”与“用意不用力”中的“力”是人体中对立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劲力。“外家之力”也就是他所说的“外劲”,由于这种劲力在运用中比较轻浮、容易外显、最易引动,主张在武术运动中不用(或少用)这种劲力。由此可知“用意不用力”中的“力”、“外家之力”和“内劲”指的都是同一种性质的人体力。人体中对立统一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劲力就是“内劲”和“外劲”。

过去,武术前辈把偏重于“筋骨皮”等有形东西训练的拳种叫做外家拳,那么通过“筋骨皮”的训练而增长较大的人体力,就是所指的“外劲”。关键是我们必须弄清,通过“筋骨皮”的训练主要能增长什么人体力的问题。现代人体结构知识告诉我们,人体是由9大(或10大)系统构成的其中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器官和负责人体运动的功能,它主要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大部分构成。

“筋骨皮”中的“骨”是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筋”是它的附属结构起着固定和连接关节的作用;“皮”是肌体表层的皮肤组织。毫无疑问,通过“筋骨皮”的训练而增长的主要力量,就是人体的肢体力。另外,肢体力是人体力中最容易外显和引动的劲力。人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引动和显示出肢体力。反之,人体其他性质的劲力,是内在的东西,靠意识难以引动,靠肢体难以显示。

强调练拳要用意、用气。用人体力学的知识分析,用意必然要用念力、增强念力;用气必然要用气力、增强气力;以意领气循经络运行,念力和气力必然会疏通经络,按摩脏腑,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从而增强心脏跳动力、血管舒张力等人体力质量。所说的“内劲”,从理论上讲,当是除肢体力以外的其他人体力。但由于心脏跳动力、血管舒张力等,在武术中可以开发却不能直接调动它们为武术技击服务。因此,从武术技击本质出发,在武术中讲“内劲”时可以将它们忽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武术界传统理论中所指的“内劲”,包括念力和气力两种性质不同的人体力。念力从本质上看是人脑意识活动产生的力。气力从本质上看是人体之气与人体组织器官相互作用产生的膨胀力或冲击力。“外劲”则是指人体的肢体力肢体力从本质上看是人体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这几种人体力,在武术健身或技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术界关于“内劲”与“外劲”的划分,实际上是将人体力划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人体力。虽说这种划分尚未完全触及到人体劲力本质,却标志着武术界对人体劲力本质探索的开始。“内劲”和“外劲”既然是人体中两类不同性质的人体力,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体劲力的性质不同,开发运用的基本方法也有所不同,必须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它们进行开发、驾驭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在武术健身和技击方面的作用。

“内劲”也好,“外劲”也好,它们在武术运动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并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单讲“内劲”或“外劲”讲不清楚,单用“内劲”,人体的肢体根本不可能运动。进一步看不是不能分,而是这种分法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它们概括不了武术劲力的全部。如果我们把气力、念力叫“内劲”,把肢体力叫“外劲”。那么,在武术运动技击中,人体受到的地球作用力、对手打击力、打击对手时的反作用力等,又该叫什么劲力呢?

喜欢本文的小伙伴点赞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