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期散步对身体好吗散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1#

张阿姨老伴喜欢吃完饭就躺下,张阿姨在家的时候,每次都会硬拉着老伴出去散散步。老伴虽然每次都怨声载道,但是在张阿姨的监督之下,都照办了。

受益于这样的好习惯,两人年龄即使已近花甲,身材一直维持得还可以,去医院体检各项指标也都挺正常。

有一个月,张阿姨去女儿家帮忙照顾孩子没在家,回来发现老伴肚子肥了一圈。“你看看你这肚子,一看就是吃完就躺下了,怎么这么不自觉呢?”张阿姨说完,老伴笑着打了个马哈就过去了。

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心想“你看你这走一个月,我没散步,也就肚子大了点,身体还是健健康康的,也没影响什么。”直到月底老伴感到消化不良,还有轻微便秘,医院体检。各项指标出来之后,发现血糖也有升高。被医生提醒,肚子太肥了,要注意饮食,吃完饭不要立马坐下,适当出去散散步。

张阿姨老伴这才意识到散步的重要性。现在每次吃完饭都是积极拉着张阿姨到附近的公园散散步。那么散步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朋友来说到底有哪些好处呢?在散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在了解散步对人体有哪些好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上了年纪一些老年朋友容易出现腿脚不舒服的现象。

一、哪些原因导致老年朋友容易出现腿脚不舒服?

导致老年朋友腿脚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这几种更为多见:

1、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以及不平衡的膳食摄入,如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等均会加剧这种风险。

由于目前大家对于骨质疏松的症状认知还不足,很多中老年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其实当上了年纪出现腿脚疼痛、无力、以及轻微碰撞后骨折等,就要小心骨质疏松问题!

而定期体检,看看身体各项营养元素的含量是否处于合理的范围值,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症状加剧。

2、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也是导致中老年朋友容易出现腿脚不舒服的重要原因之一。骨关节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的肿胀、慢性疼痛,以至于导致腿脚不便问题的出现。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分泌的差异也会一定程度上导致骨关节发炎。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要小心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极大地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正常的内分泌能力及代谢水平,户外运动的时候注意保护好各个关节,提前预防,尽可能降低骨关节炎对行动不便带来的影响。

3、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此外,糖尿病也会引发中老年人腿脚不舒服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一旦中老年人体内胰岛素不足,就会使身体的各项代谢受到影响,引发血糖升高。血糖一旦高出正常的范围值,70%的患者都会感受到神经的病变,其中就涉及运动和自主神经的病变,肌肉的营养吸收受到一定障碍,导致肌力下降,腿脚行动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大饱口福的同时,还是需要注意膳食摄入的均衡,保证身体营养素合理地吸收。

以上症状都可能让中老年人腿脚不舒服,慢性的症状会一直伴随,极大地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为了及时预防腿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经常多出去散散步,保证肌肉和关节的健康。

二、出去散步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朋友来说,由于骨骼密度下降,身体的灵敏度以及平衡力各方面都有所下降,过于激烈的运动对于他们并不适合,而散步对于他们就较为适合。经常性散步还会带来以下好处。

1、帮助消化食物,有助于肠胃健康

吃完之后,食物开始消化与吸收,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饭后如果立马躺下了,胃部和小肠的消化吸收速度均会受到不良影响,长此以往,未被及时消化的食物堆积在肚子周围,一方面会引发肥胖,甚至引发便秘,一方面未被及时吸收的营养,会导致营养不良。

而饭后多走动有助于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帮助食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大家尽量在饭后半小时后走动。

2、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增强心肺功能

散步的时候,全身的肌群基本都在动,肌肉得到一定的锻炼,一定程度上助力脂肪的燃烧,进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血液通畅的情况下,有利于保障心脑血管的流通。

同时散步的时候,选择家附近的空气质量较好的公园,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手臂配合摆动,调动了心肺附近的肌群,增加了肺部的空气流通,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脏疾病。

3、缓解老人心理压力与孤独,提升家庭关系的和谐度

对于老年人,一直一个人呆在家里面也会感受到孤独或者胡思乱想。吃完饭出去散步,可以放松身心,提升大脑的活跃度与注意力。在放松的状态下互相沟通交流,聆听对方分享工作或者生活的点滴,有利于提升家庭关系的和谐。

4、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对食物中钙的吸收效率降低,在天气好的时候外出散步,沐浴阳光,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钙的吸收。同时可以防止骨量过多丢失,增加肌肉的力量,预防骨质疏松。

此外,老年人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氨糖的流失加速,散步这种轻度的有氧运动,既能保障一定的血液循环,保障身体的素质,也能防止氨糖的过度流失,出现膝盖疼痛等症状。

三、如何正确且科学的散步?

1、慢速散步,每次锻炼时间保持在30-40分钟。

中老年人整体的身体素质相对年轻时候是在下滑的,不管是膝盖还是心肺功能,如果运动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步伐较大,脚掌的缓冲力降低,容易加重膝关节的损伤。如果老人年轻的时候热爱运动,膝关节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对于膝关节有伤的老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散步的步伐及节奏。

所以,散步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每分钟60~70步,保持一个慢速的水平,每次走30到40分钟,可以保证身体的正常消耗。

2、坚持锻炼,寻找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尽量避免重复同一路线

很多人怕麻烦,就在公路边上散步,但马路边上灰尘多,吸进肺部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可以挑选附近的公园、绿荫道散步,新鲜的空气,加上不同的路线,更有利于长期坚持下去。

散步作为一项轻运动,还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当时消耗了,对于身体长期健康的保持没有太多帮助。只有持之以恒,散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轻装上阵,抬头挺胸,保持正确的姿势

散步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拿着不少东西,但是负重过多不仅影响散步的速度,还可能让肩膀受伤。

最后,可以携带腰包,装上水和钥匙,30分钟至少喝几口水,保证水份的摄入,其余除非特殊情况可以不随身携带。走路的时候抬头,保证肩膀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不要低头含胸,影响肺部空气的吸入,会影响身体的供氧,进而影响整体的散步节奏,对膝关节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散步的效果最大化。

四、总结

总之,中老年人的灵敏度和身体的平衡性均有所降低,散步是一项很合适的运动。适当的户外运动,不仅可以帮助老人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心肺功能的健康,保持骨骼和关节的相对健康,还可以促进与中老年人的交流,提升中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保证家庭的和谐氛围与良好关系。

散步看似很简单,还是需要首先保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轻装上阵,其次是保持慢速,每分钟60~70步,每次30~40分钟即可,过犹不及。

总之,有空的话,多出去散散步吧。

[1]雷建辉.散步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3):-

[2]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散步的4种方式[J].中国校医,(2)/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