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骨质疏松,上了岁数的人并不陌生,因为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骨质疏松一直是个大隐患,埋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患骨质疏松的几率越来越大,并且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
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日常饮食有不可磨灭的关系,所以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在日常饮食当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那么哪些食物含钙量高呢?如果患有骨质疏松,对身体来说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首先了解一下,骨质疏松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乏力,腰背部疼,容易疼痛,甚至出现全身骨痛,跌倒时容易发生骨折,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骨量丢失和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1、导致疼痛和红肿:疼痛是骨质疏松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到关节疼痛和红肿,病情严重的还可能会发烧,所以骨质疏松患者需定期骨密度检查,并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来缓解或消除这些症状。
2、引发肾结石:缺钙和骨质疏松有关系,但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钙,有些患者认为是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所以补充很多钙,当体内钙含量过多时,对身体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导致血液中钙含量偏高,引起高钙血症,如果发生高钙血症,则会导致肾结石的发生。
3、呼吸功能下降: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的另一症状,骨质疏松患者会感觉到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在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及大便用力时会感觉更痛,这种疼痛的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有下降的趋势。
为了避免骨质疏松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需及时进行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有耐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进行这些治疗时可加入运动疗法和食疗来辅助治疗,使治疗的效果好一些。
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药物有两种,一类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其中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及异黄酮等药物,可帮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而促进骨性成药有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及异黄酮等。
02骨质疏松“天敌”已发现,不是牛奶虾皮,老人常吃,骨密度或提高
1、豆类食物:豆类食物种类繁多,营养丰富,非常适合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如黄豆,绿豆,红豆等多种食物,在进入人体后,会参与维生素K的合成,而维生素K是人体骨骼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能促进骨骼生成,改善人体骨骼密度,有抵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豆类食物中都含有大豆异黄酮,能弥补女性雌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改善皮肤水分及弹性,女性在更年期,很容易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骨质疏松,经常吃豆类食物能有效防止这一症状。
2、蛋黄:蛋黄中含有促进人体吸收钙质的维生素D3,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D,补充再多的钙质都没用,蛋黄中含有的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小肠对钙的吸收,有助于增强骨骼,预防骨质疏松,蛋黄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保护眼睛视力,每天吃一个鸡蛋,有助于身体健康。
3、鸡爪、猪蹄: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骨质蛋白,是一种骨骼非常喜欢的营养物质,骨质蛋白能够和水分子相结合,对关节起到润滑和支撑的作用,有效缓解,因为关节磨损引起的骨关节疾病,能很好的增强骨骼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生活中,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这种物质,比如鸡爪,猪蹄,但是这些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比较高,所以不适合经常吃,每月吃两三次就可以。
03想要预防骨质疏松,生活中不应常吃哪些食物?
1、含草酸多的食物:进食过多富含草酸的食物,进入体内之后会与钙结合,这样身体就无法吸收到足够的钙质,缺钙之后骨质疏松也会随之出现,过多摄入草酸,除了会导致骨质疏松外,还可能会导致肾结石的出现,平时常见的含有草酸的蔬菜,如菠菜、韭菜等。
2、含磷多的食物:磷元素的过多摄入,会让骨骼内的磷元素失衡,这样骨骼就不能很好地吸收体内钙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骨质疏松,所以想要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就要尽量少吃含磷多的蔬菜,比如香菇、紫菜等。
3、钠含量高的食物:钠元素的过多摄入,会让体内原本存在的钙质快速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钠元素的过多摄入,不仅对骨骼造成影响,还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影响,有时甚至导致疾病的出现,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为了避免钠元素过多摄入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生活中要少吃含钠高的食物,比如韭菜,黄豆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