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象新闻」
医学资料显示,5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它对中老年人的伤害尤其严重。
可是,我们身边充斥着众多关于骨质疏松的谣言,今天,我们一起来粉碎它们,还原真相!
01喝纯净水会脱钙,导致骨质疏松?
二者不存在因果相关性!
人体体液中的钙离子浓度是相对平衡的,无论是纯净水还是矿物质水,日常饮水量对人体钙离子浓度影响都不大。导致钙流失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与饮用纯净水无关。
02食醋易致骨质疏松?
恰恰相反!
首先,醋被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后,会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本不可能去“溶解骨骼”。其次,醋能帮助胃酸偏少者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离子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不仅如此,陈年老醋本身含钙量较高。
03吃苦瓜会导致骨质疏松?
夸大其词!
草酸确实会影响钙的代谢,过度食用会导致骨密度降低,甚至会与钙结合形成肾结石。但脱离剂量谈危害不可取,苦瓜中草酸的含量并不高,且草酸并非是导致钙流失的主要因素。因此,把骨质疏松归咎于“吃苦瓜”,显然属于过分夸大。
04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并不能!
钙不溶于水,即使高温炖煮,骨头中的钙也几乎不会存在于骨头汤中,即便在烹饪过程中加入大量的醋而让钙质尽量溶出,其中的钙含量也微乎其微。骨头汤中不但缺少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反而富含脂肪、嘌呤与盐,根本得不偿失。
05豆浆可以代替牛奶补钙,防止骨质疏松?
不能完全取代!
单从补钙能力来说,牛奶更优。大豆的确含钙丰富,但加水磨成豆浆后,钙含量被稀释为10毫克/克,仅为牛奶的1/10。豆浆对骨骼的益处在于其可以提供植物雌激素,以减少女性钙的流失。
06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
非老年人“专利”!
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一些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就有可能“找上”年轻人。
07血钙正常就不会患骨质疏松?
不见得!
血钙水平不是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血钙水平通常是正常的,即使当钙摄入不足而导致缺钙时,机体也会通过将骨骼中的储备钙释放到血钙中,或多种激素的调节作用,以使血钙维持于正常范围。
08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不止于此!
一般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异常造成的,原因包括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等,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并非单纯补钙,而应综合治疗,以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
09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必须适量运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若不注意锻炼,肌力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也会减少,这样不仅会加速骨质疏松,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反而诱发骨折。
骨质疏松就是缺钙?
骨质疏松症不是简单的缺钙,它是一种人体代谢性骨病。发病机理是由于激素和代谢水平的变化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进而导致钙利用率降低和骨量减少。这样,人体就会顽固、松散、容易骨折等。
骨质疏松症产生身体哪些信号明显呢?
中老年人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在发病期间容易有骨折这种情况,没有受到外伤,但是容易骨折,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引起。钙质流失速度快,骨头变脆之后稍微受到外力的影响或者从高处跳下来,日常其他的活动都可能会发生骨折,身上多个部位骨折概率高,特别是胸部、腰椎、尺骨远端,都是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
骨质疏松症影响明显,很多人身体明显疼痛就和钙质流失之后引发骨质疏松症有关。身体保持健康,钙质及时获取,骨头保持功能正常,并不会莫名感觉到疼痛。但是,那些骨质疏松症明显的患者,会在负荷增加的时候疼痛加剧,多表现为周身酸痛、腰酸背痛,严重的情况下肢体活动或者改变睡姿也会出现较明显的疼痛感。
出现了脊柱变形这种表现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在发展,上了年纪的人身体没有足够的钙质补充,饮食方法不正确,长时间缺乏锻炼,又没有适当晒太阳,都会让钙质缺乏影响健康,而在缺钙明显时患者会有驼背、身高缩短等情况,主要和脊柱脆性增大,逐渐变形有关。
椎体压缩性的骨折会导致中老年人腹部受压,胸廓畸形。因此,发现了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脊柱变形。
活动受限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信号,身体保持健康,肢体活动轻松,很多的动作进行不成问题,但是,那些有骨质疏松症出现的人,会在钙质流失,骨头变脆之后明显疼痛,受到影响局部一活动就会难受,出现了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情况。
可见,关节无法保持灵活状态,活动量增多或者进行较高难度的姿势困难重重,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引起。
那么,骨质疏松适合哪些运动呢?
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可以减少跌倒风险,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推荐患者进行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它抗阻运动以及行走、慢跑、打太极拳、练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运动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