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摘要:5.3亿年前海洋中钙的大量涌现促成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钙促进了骨骼的形成并维持着骨骼的强壮和健康。肠道对钙的吸收有两种机制:可饱和的主动吸收过程和不可饱和的被动吸收过程。介绍了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和钙的补充方法。探讨了非消化性的钙源化合物在结肠内被机体吸收的可能性。
1生命成长的难题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40亿年了,但35亿年都处于单细胞低等生命的水平上。直到5.3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瞬间,现代生物所有“门一级的早期雏形大爆炸般地在地球上出现了。美国科学家Brennan等创分析隐藏在岩石内部微小包块里的海水发现:寒武纪早期海水的钙含量较之前元古代末期增长了约3倍。这些钙可能源于地中海海脊火山爆发。钙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凝聚作用使单细胞聚集成多细胞生物,地球上所有现生动物的祖先在这个时候进化出了骨骼或壳体,骨骼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使动物得以长大。
2钙的特性
钙(ca)是一种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原子序数20,化合价+2,化学性质活泼,可以和水或酸反应放出氢气,在空气中便可氧化形成致密氧化层,因此多以离子状态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钙在人体内的分布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多种物质的参与,这些物质的种类及数量和地球表面的元素组成基本一致。钙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含量仅次于氧、碳、氢、氮,约占体重的1.5~2.0%。人体内99%的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结晶〔3Ca3(PO4)2·Ca(OH)2〕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其余1%的钙元素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与骨骼钙维持着动态平衡。“混溶钙池是所有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的,对心脏搏动、肌肉和神经兴奋性维持、一些酶系统的激活、细胞膜通透性等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又称为生理活性钙。在水盐代谢过程中,“混溶钙池的钙易随尿、汗排泄物逸出体外。人的正常血钙浓度为90-mg左右,当机体钙供给不足时,骨骼钙向“混溶钙池迁移以维持动态平衡,若较长时间缺钙,则会引起骨质软化及骨质疏松症。
4钙在人体内的吸收
钙的吸收是指钙从消化道进人人体体液循环的过程。钙盐在酸性条件下较易溶解,膳食中钙的吸收主要在pH较低的小肠上段。食物中的钙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经过消化过程变成游离钙才能被小肠吸收。肠钙吸收过程是以逆浓度梯度和逆电化学梯度的主动吸收为主,这是消耗能量的,而且是依赖于维生素D的运输过程。钙结合蛋白是钙吸收时的载体,但是钙结合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运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钙的主动吸收是一个可饱和吸收过程,即通过该过程在一时间段内所能吸收的钙量有一个最大值,一次补充的钙量超过mg,钙的吸收率就会下降,补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除主动运输外,肠钙的吸收还有被动扩散过程,即依赖浓度梯度的吸收过程。钙通过扩散透过肠膜被吸收,该过程是不需要能量的,吸收部位发生在小肠的空肠远端及回肠处。由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钙,其数量主要与吸收部位处钙的浓度(严格地讲是肠膜内外的浓度差)有关,随肠膜结构及性质改变(受年龄影响)而改变,但与激素等无关。被动吸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可饱和的吸收过程,即吸收量与摄人量成简单的线性关系,摄人越多,通过该方式吸收的也就越多。由于小肠的pH值中性偏碱,钙在其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盐的形式,游离钙离子的浓度不可能达到很高,所以钙离子的被动吸收达不到很高的吸收率。
5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5.1激素
激素能显著影响人体对钙的代谢。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的作用部位是骨骼、肾和肠,能动员骨钙人血,使血钙升高,以此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凝血和体内酶的正常功能。甲状腺分泌降钙素(CT),降钙素与甲状旁腺素作用部位相同,但功能却恰恰相反。降钙素能减少破骨,促进成骨,使骨组织释放的钙盐减少,沉积的钙盐增加,因而有明显的降低血钙的作用。降钙素降低的是血钙,同时增加的是骨骼中钙盐的沉积,使骨骼更加坚固。正常情况下,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既互相拮抗又相辅相成,各尽其责,维持着人体钙的平衡。
5.2维生素D
从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来讲,维生素D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甾醇类激素。人的皮肤含有的维生素D原为7-脱氢胆固醇,得到阳光中的紫外线激活后转化为维生素D3。维生素D3的化学名称为胆钙化醇,胆钙化醇还可以从膳食中取得。维生素D3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DbindingProtein)相结合在血液中运输。当胆钙化醇通过血液进人人体的肝脏后转化为25-羟胆钙化醇,进人肾脏后转化为1,25-二羟胆钙化醇。1,25-二羟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能促进钙、磷的吸收,维持正常血钙水平和磷酸盐水平。具体的作用有:①与小肠粘膜细胞特异的胞浆受体结合,进人细胞核,刺激钙结合蛋白的生成。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磷的吸收也随之增加。②在肾脏可促进肾小管对磷和钙的重吸收。正常人从尿排出的钙量较稳定,受食物钙量影响不大,但与血钙水平相关。肾小球每日滤出钙约10g,95%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0.5~5%随尿排出。肾脏重吸收的钙量要远远多于小肠吸收钙量。显然,如果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功能变差,摄人再多的钙也会流失,所以在补钙的同时也要保证体内维生素D的供应充足。③可促进骨盐沉积,刺激成骨细胞分泌胶原,促进骨基质的成熟。
手臂和面部暴露于阳光约30min可获得人体全天所需的维生素D,只要经常有日光照射,人体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儿童和老人的需要量增高,可从乳品和鱼肝油补充,患佝偻病的儿童在补钙的同时也要补充维生素D。
5.3膳食成分
膳食中含有的糖、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膳食中乳糖或氨基酸可与钙螯合,形成低分子量可溶性络合物,有利于钙的吸收。.植酸盐、草酸盐可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盐类,不利于钙的吸收。膳食中磷含量通常较为丰富。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磷,如磷含量过多,易与钙形成难溶性磷酸钙,妨碍钙磷吸收。
5.4酒精
酒精能抑制肝脏中转化维生素D为活性状态的酶从而减少钙的吸收,长期过量饮酒可致骨质疏
相对于小肠而言,人的结肠内并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其主要机能在于吸收水分、电解质以及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的贮存场所,结肠吸收水分的力量是渗透。钠、氯、镁、钙等电解质的主动吸收使上皮细胞内渗透压增加,从而促进水分的转移。
菊粉是一种双歧因子,在菊粉分子上引人带电基团,使其能与钙离子螯合。菊粉螯合钙在胃和小肠内不被消化,能顺利到达结肠,在结肠内被双歧杆菌发酵,释放出短链脂肪酸和钙离子。短链脂肪酸能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降低肠道pH值,有利于钙的吸收。把非消化性的钙源化合物在结肠内被机体吸收的机理称之为“结肠补钙”。有机酸在小肠内被吸收,菊粉螯合钙在结肠内被吸收,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钙离子与食物中的有机酸反应形成难溶性
盐。近年来,菊粉在促进钙的吸收方面的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7.钙的补充方法
人的骨骼一生都在持续地变化,一直到30岁之前,骨骼的质量都在持续地增加,30岁时达到峰顶,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钙日渐流失直至骨质疏松。人体在婴儿、儿童和青春期摄人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是特别重要的。牛奶中的钙容易被人体吸收。在我国,人们的膳食组成中植物性食物居多,含钙低,且多以植酸盐、草酸盐等难溶性钙盐形态存在,吸收率低,因而钙是我国居民膳食中最易缺乏的矿物质营养素之一。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钙的适宜摄人量(Al)为每天mg。
碳酸钙和柠檬酸钙是两种主要的钙补充剂,碳酸钙由于原料易得且生产成本低而成为应用最}一的补充剂,柠檬酸钙的吸收与碳酸钙的吸收大致相同,碳酸钙含有40%的钙而柠檬酸钙仅仅含有21%的钙,较之碳酸钙,柠檬酸钙适用于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群,柠檬酸钙和苹果酸钙用于强化果汁吸收效果良好。其它的钙源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磷酸氢钙、氨基酸钙等。
过高的钙摄人量存在着副作用。对于1岁和1岁以上的儿童和成年人(包括怀孕和泌乳的妇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的可耐受最高摄人量(UL)为每天mg。
肾结石是钙和其它矿物质在尿道的结晶沉淀,草酸钙是最常见的肾结石,有人认为高钙的摄人能诱发肾结石,事实上高膳食钙的摄人降低了患肾结石的风险。草酸与膳食中的钙结合形成沉淀,经由粪便排出体外。如果膳食中的钙含量过少,草酸就会被肠道吸收进人血液,最后与血钙结合形成沉淀引发肾结石。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草酸的摄人才是导致肾结石的关键。
一些消费者抱怨使用钙补充剂后导致胀气和便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每天所需补充的钙片分多次服用、更换使用不同品牌的钙片、进餐时服用或咨询药师和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