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你,是否了解运动性疲劳
TUhjnbcbe - 2025/2/19 19:34:00

一、疲劳是怎么产生的?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的功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运动性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疲劳要是没有及时的得到恢复,就会导致过度疲劳,进而继续进行运动就会导致力竭(极度疲劳),最终会使运动性疲劳演变成一种病理现象,从而危害健康。当然运动性疲劳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则名称也会有不同,比如:局部和整体的疲劳、快速和耐力的疲劳等。

运动疲劳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目前有八种学说,这八种学说从不同角度阐述疲劳的产生的机制,我们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点上按顺序简单介绍一下。

1、疲劳链学说:运动中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是疲劳的表现。人体中大脑到肌肉都存在一系列可以引发疲劳的环节,若是运动中肌肉兴奋性降低、肌肉能量供应减少都会影响到肌肉的工作,甚至运动中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也或紊乱也能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2、保护性抑制学说:无论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疲劳,都是大脑皮质的保持性抑制发展的结果。由于大脑细胞长期兴奋就会导致“消耗”增多,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的保持性抑制。实验表明:运动性疲劳时,大脑中的ATP和CP水平明显降低,糖原含量减少,中枢神经出现保护性抑制。

3、突变理论学说:在能量物质和兴奋性不断丧失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急剧下降的突变峰,使兴奋突然崩溃,这可避免能量储备进一步下降而产生破环性的变化。突变理论的特点是将疲劳看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4、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组织器官保持最佳功能状态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呼吸、血压循环、泌尿等系统的调节保持动态平衡。在剧烈运动中,由于组织器官代谢产物的堆积,内环境遭到破坏,以至于失调,造成运动性疲劳。

5、中枢神经递质失衡:正常情况下,脑内中枢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脑内的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浓度在脑内保持平衡,以共同维持机体的协调运动。进行长期运动会这两种物质合成增加,以及脑胺的增加酶活性的下降,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6、代谢产物堆积:疲劳是某些产物,如乳酸、氢离子、钙离子等物质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

7、能量耗竭: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且得不到及时地补充而产生的。

8、自由基学说:大强度运动所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可提高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使细胞膜和线粒体膜造成多方面的损伤,从而影响到运转和微循环的灌注,阻碍体内呼吸链产生ATP的过程,影响肌纤维的能量供应及其他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疲劳的发生。

二、怎样判断自己运动疲劳?

1、主观感觉

人体运动时的主观感觉与工作负荷、心功能、耗氧量、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运动时的自我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标志。

疲劳程度的建议判断标准

2、客观检查

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在运动疲劳时会出现下降。我们可以用握力计、背力计等仪器测量运动前后的数值,若是对比下降或者连续下降,即为肌肉疲劳,若是一次练习后连续几天肌肉力量不能恢复,则疲劳程度较深。

肌肉力量

肌电图:肌电图是肌肉兴奋时所产生的电变化,可反映肌肉的兴奋、收缩程度。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图变化可确定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功能状态,通过肌电图可以反映出肌肉是否疲劳。

肌电图

心率: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判断。

心率

血压:血压是大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它是由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是反映疲劳程度的常用指标。

血压

心电图:运动中再骨骼肌出现疲劳的同时,心肌也相继出现疲劳,而使心电图会出现异常变化。

心电图

血尿素:蛋白质分解代谢最终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释放的氨气大多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后从尿中排出。所以血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代谢最终产物之一,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蛋白质分解代谢

另外还有好多客观因素:比如尿蛋白、皮肤空间阈值、闪光频度融合、唾液PH值等。

三、怎样消除运动性疲劳?

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疲劳是很正常的。但疲劳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而使疲劳积累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将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效果和健康。能否尽快消除疲劳,是运动训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消除疲劳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介绍……

1、放松活动:放松活动不仅可以使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从适应剧烈运动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还可以促进肌肉放松,是消除运动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有效的主动恢复手段。

放松活动

2、睡眠: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好方法。人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最低,机体的合成代谢最旺盛,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

睡眠

3、温水浴、桑拿浴:温水浴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利于疲劳肌肉的物质代谢,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消除疲劳的方法。桑拿浴是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大量排汗,从而使体内大的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

温水浴、桑拿浴

4、按摩:按摩可以通过对人体的机械刺激、神经反射,以及神经-体液调节而影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解除大脑的紧张与疲劳,并可改善由运动性疲劳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的状况。

按摩

5、吸氧与负离子吸入:运动疲劳时在血液中积有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吸氧可促进乳酸氧化,对消除疲劳有效果。

吸氧与负离子吸入

此外,营养补充包括糖、蛋白质、水分、电解质、维生素c和其它微量元素。中医上的中草药也能起动消除疲劳的作用,但是在比赛中要注意含有国际奥委会禁用的化学成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你,是否了解运动性疲劳